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恩  贺勇  林华 《四川水泥》2020,(2):280-281
介绍阿蓬江左线大桥深水基础工程概况,分析原设计双壁钢围堰施工方案实施存在的难题,结合现场客观实际情况,改变原设计的施工方案,比选确定并介绍土石围堰+咬合桩施工方案,与原设计方案比较取得较好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不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有机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云南传统发酵食品的18 株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的主要有机酸成分及对病原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采用Spot-on-lawn及琼脂扩散法研究不同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和产量;选取其中3 株植物乳杆菌对其进行包括生长曲线、pH值、抑菌活性在内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抑菌活性取决于不同的植物乳杆菌菌株、病原菌及发酵碳源。当大肠杆菌O157:H7作为病原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YmL-4-5具有最高的抑菌活性;当沙门氏菌ATCC 6538作为病原菌、果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S5抑菌作用最强。数据证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受上清液低pH值的影响,且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有机酸的主要成分是乳酸(930.9~3 008.7 μg/mL),其次为苹果酸和乙酸。其中乳酸和乙酸的产量与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活性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0.488,P<0.05)。本研究为研发新的生物防腐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针对现有煤岩反射光谱有监督识别方法存在煤岩位置变化时识别效果差的问题,为研究基于反射光谱的煤岩自主适应性识别,提出了基于聚类距离改进型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的典型煤岩反射光谱无监督感知方法。以兴隆庄煤矿气煤、泥岩、粉砂岩、泥质灰岩4种典型煤岩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每种试样多个背向反射角下的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光谱曲线,分析了4种煤岩反射光谱最具差异性的特征波段,选取2150~2400 nm作为4种煤岩反射光谱差异性特征波段,在特征波段内,对气煤-泥岩、气煤-粉砂岩、气煤-泥质灰岩光谱组合进行煤岩反射光谱无监督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种试样表面的背向光谱反射率均呈现出随背向反射角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的整体趋势,背向反射角增大时,泥岩、粉砂岩和泥质灰岩的各吸收谷深度变化较小,只有微弱的减小,气煤的各吸收谷深度减小相对明显;采用改进型FCM(RFCM,CFCM)方法将光谱数据快速聚类,由最终聚类隶属度概率矩阵判定光谱数据类别,进而判定不同位置煤岩类别;相较于FCM,改进型FCM对各煤岩组合的识别率均大于90%,其中CFCM对各煤岩组合聚类识别迭代次数最少,总耗时均小于0.1 s,为优先选择方法,为反射光谱技术应用于煤岩界面不同位置煤岩的高效适应性判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恩  王世博  葛世荣  张昊 《煤炭学报》2018,43(Z2):646-653
为研究以物性成分为辨识依据的煤岩高光谱识别技术,对来自我国不同煤矿生产线的煤岩试样在350~2 500 nm波段范围进行了反射光谱的采集。通过分析代表性样品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得出了煤岩的主要吸收谱带,发现了岩在2 200 nm附近表现为强吸收,而煤在此波长点附近吸收不明显,原因为岩中含Al-OH振动结构的矿物含量较高,而煤中此类矿物含量较低。以此2 200 nm附近煤岩吸收差异性为煤岩识别的基本原理,通过初步预处理和包络线去除预处理的方法,在全波段和2 150~2 250 nm吸收谷特征谱带,采用了4种识别算法模型,对训练集光谱数据进行训练,预测测试集光谱类型。测试集试样类型总体识别精度达到90%左右,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识别速度达到毫秒级,实时性好,这些原理和识别方法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氢氧化钠作为沉淀剂,以无水氯化镁为原料,采用双向沉淀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MH),在制备过程中引入硅聚醚使氢氧化镁表面有机化。考察了硅聚醚的添加方式、硅聚醚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镁浆料的过滤性能的影响。利用接触角测定仪、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等对氢氧化镁粉体的接触角、粒径、表面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硅聚醚的添加方式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添加硅聚醚[Mg(OH)2-Ⅱ],每100 g MH中硅聚醚的添加量为3 g,反应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800 r/min的条件下,氢氧化镁浆料的过滤性能最好,过滤速度最快为4.79×10-4 m/s;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氢氧化镁的接触角比未改性氢氧化镁提高了6倍多;FT-IR分析证明了硅聚醚成功地吸附在氢氧化镁的表面;热分析表明了改性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运用SPECTROLABMIO型直读光谱仪分析超低碳钢中的碳磷硫,并探讨影响测量结果的原因,通过改变氩气压力和改变仪器参数,选择合适的分析条件,测量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好,该方法完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棒材弯曲变形缺陷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棒材弯曲变形检测方法。利用三维传感器多视角扫描,经过降噪、简化、配准操作获取棒材点云数据,RANSAC算法求取棒材轴线方程,依据轴线方程将棒材点云数据坐标变换,基于点坐标信息分割点云,获得多条外形曲线数据,得到棒材弯曲变形数据。棒材检测实验表明:文中方法测量与人工测量最大误差为1.16 mm,对棒材合格判定结果与人工一致,证明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和厂拌热再生工艺,探讨了厂拌热再生设备的选配。重点介绍了高位布置的间歇式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设备的组成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粉末凹凸棒土为原料制备了颗粒状凹凸棒土,并采用高温煅烧使增大机械强度和活化一步完成.考察了煅烧温度对颗粒凹土晶相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孔容以及吸附富集水中pb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煅烧温度,可以增大颗粒凹土的孔体积并提高吸附去除pb2的性能,但使其比表面积减小、晶相结构破坏;凹土颗粒通过中和沉淀、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过滤截留等作用吸附富集水中的pb2;当进水中pb2浓度为20 mg/L时,凹土颗粒吸附柱的穿透时间和吸附饱和时间分别为80 h和160 h.饱和时凹土颗粒中铅含量达到了14.23%,可通过选矿和冶炼工艺对其中的铅加以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