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6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璇  张时聪  杨芯岩  吴迪 《节能》2023,(12):70-73
对近零能耗社区负荷进行预测,构建含多元储能的近零能耗社区供能系统。针对该系统提出一种双层迭代协同优化方法,对系统配置及运行进行优化。利用该系统为不同公共建筑占比的近零能耗社区供能,实现社区供能的热电调蓄。从能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分供系统相比,新型系统在给公共建筑占比为30%的近零能耗社区供能时,一次能源节约率和年值节约率最高可达51.1%和18.8%,公共建筑占比为50%的供能系统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357 3。  相似文献   
2.
张时聪  王珂  杨芯岩  徐伟 《建筑科学》2021,37(8):189-198
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社会总碳排放的比例为22%,建筑部门的节能减碳工作对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构建了基于LEAP模型的建筑运行碳排放长期预测模型,量化分析不同建筑部门减碳工作对双碳目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我国建筑运行与相关基础设施碳排放将于2040年左右达峰,峰值为31.1亿tCO2;通过建筑节能强规提升、建筑光伏一体化、清洁取暖等工作有效开展,我国建筑部门碳达峰时间可提前至2030年,峰值为27亿~28亿tCO2,到2060年,建筑领域将剩余6亿~8亿tCO2需要完成碳中和.  相似文献   
3.
在后疫情时代,佩戴口罩成为人们进出公共场所的重要防疫措施,特别是在乘坐大流量、高密度的城内与城际公共交通时。面部与口罩之间高湿且相对密闭的微环境对乘员热舒适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根据佩戴口罩时热舒适指标的变化对PMV-PPD模型进行了校正,并将校正后的模型应用于公共交通的热舒适评估。结果表明:在公交车和地铁内佩戴医用口罩时,对热舒适的影响分别表现为降低和提升,预测不满意百分数平均差值分别为6%、-7%;高铁内热舒适表现为微小提升,平均差值为-0.5%;公交车、地铁和高铁内乘员的热舒适区占比分别为62.5%、27.1%、92.5%,表明高铁对热舒适环境的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研究依托国家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对七栋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全寿命期碳排放进行计算。研究结果显示,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建筑在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比例较大,为82.8%-95.4%。由于木材的使用,减少了传统建材的使用量。如果与仅使用钢筋和混凝土的基准建筑相比,从全寿命期的角度来看,木材的使用可节省8.6%-13.7%的二氧化碳排放。  相似文献   
5.
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0·60”双碳目标提出后,在社区规划建设中增加碳排放技术指标将对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起到重要贡献,然而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社区碳排放计算边界和技术指标规定。本文对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的社区碳排放计算边界、技术指标和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地方标准、技术导则中有关内容进行了研究。结合典型案例计算,提出了适用于我国低碳、近零碳、零碳社区碳排放的计算边界、约束性指标、引导性指标建议,其中,约束性指标可包括社区人均碳排放强度与碳抵消(碳交易和绿色电力机制),引导性指标可包括社区中的建筑、交通、给排水、废弃物、照明、可再生能源、碳汇等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6.
多元储能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耦合是实现社会“碳中和”和建筑“零能耗”的1种可行方案。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储电和储热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国内某近零能耗社区为研究案例。随后,综合考虑环保性、经济性和独立性,采用NSGA-II算法和TOPSIS法优化系统配置,并分析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系统可以大幅减少碳排放和电网交互,并且以社区尺度规划系统的综合性能最佳。新型分布式能源系统为近零能耗建筑供能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CR400复兴号高铁车厢的全尺寸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特定通风方式下车厢内的气流组织及温、湿度分布,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和动网格技术对车厢内人员行走的动态场景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行人在通道运动过程中气流流动特性的改变,温、湿度分布变化以及车厢中部喷嚏产生气溶胶的扩散传播特性。结果表明,人员走动产生的尾流湍流会破坏初始均匀的流场结构,造成涡流产生,增加温、湿度场分布不均匀性,进而造成气溶胶蒸发特性及扩散方式的改变,不同区域内气溶胶浓度的差异也将进一步对不同位置乘客的感染风险产生影响。结果可以为评估人员走动情况下高铁车厢空气质量和感染风险性提供一定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