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水利工程   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污泥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国内外应用现状,统计了我国部分相关项目的主要工艺条件和处理规模,归纳总结了污泥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现场调研和分析,提出了我国污泥水泥窑协同处置的6种工艺路线,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各类工艺路线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根据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亟需解决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标准体系、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应在政策上明确污泥处理处置的直接承担主体是污水处理企业,政府高效监管是有效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关键,同时尽快解决系统规划。现有的相关标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技术政策基本空白,应建立污泥处理处置的评估体系,制定有关建设和运行的保障性鼓励措施,包括财税政策的倾斜,促进污泥处理处置的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污泥干化新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碱化稳定技术 1、技术原理 污泥碱化稳定技术原理是使用生石灰稳定污泥,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用少量氨基磺酸与之反应生成氨气。此过程中每公斤石灰可以化合0.32kg水、释放1141kJ的热量,将温度提升到70℃.pH值提升到12.4,从而有效杀灭病原体,并分解有机物.蒸发游离态水0.43kg,而氨基磺酸与石灰反应放出氨气,起到辅助杀菌作用.氨气最后用吸收塔吸收后排放。  相似文献   
4.
不同污泥处理与处置工艺的碳排放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我国现行的主流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路线:生物干化/土地利用工艺和热干化/焚烧工艺的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收支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干化工艺的CO2直接排放量和碳足迹量均较低,而热干化/焚烧工艺的CO2排放量和碳足迹量分别为生物干化的5.33和4.94倍。将干化污泥用作草坪基质具有一定的碳减排和碳汇增加功能,CO2减排量和吸收量分别达到68.7和648kg/t。从碳净排放量看,热干化/焚烧工艺表现为高碳排放特征(372.9 kg/t),而生物干化/土地利用工艺具有碳减排效应(-643.6 kg/t),符合当前的政策背景与产业导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工作的深入推进,污泥炭化技术受到持续关注并完成了较多工程实践;该技术在资源循环、污染物控制和碳减排等方面具有优势。在综述炭化技术特点、炭化物性质、烟气污染物产生机理的基础上,以国内外项目设计运行统计数据为基础,对炭化物应用、烟气污染物标准选择、碳减排评估等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污泥炭化理论和实践日趋成熟,项目运行稳定,炭化产物可以作为燃料、建材和土壤改良剂等形式实现资源化利用,在运行过程及全生命周期分析中均具有碳减排优势。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污水治理是小城镇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据报导,预计今后我国70%以上的生活污水将来自城镇及居民小区。小城镇在城镇总数中所占比例大,且呈分散型,是继大中城市污水治理后的一个新的战略目标,关系到我国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十分重要和必要,也非常有前途。  相似文献   
7.
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北京市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内容 ,对该填埋场的基本气象资料、地质情况、工程设计参数、主要设计要点及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 ;同时也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UNITANK 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工程实践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UNITANK工艺在石家庄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应用的情况。结合该厂水质、水量特点 ,分析了UNITANK工艺的池型、冲洗水系统、曝气系统、污泥排放系统的选择与设计 ,并总结了该工艺的优点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导管式氧化沟是美国八十年代开发的一种高效和节能的水处理新技术,它以导管式曝气器(简称DTA:Draft Tube Aerator)代替传统的转刷,从而克服了传统氧化沟的一系列缺点,是一种新型的氧化沟。1980年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把它作为新技术对外介绍。1983年日本建设省正式承认它为优秀的新技术,并鼓励在日本推广使用。 1.导管式氧化沟的构造(见图1) (1)在渠道某处设置阻流墙。 (2)阻流墙上、下游两侧用导管连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