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为研究双向地震作用下预制板砖砌体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进行1∶2比例模型的双向拟动力试验。通过介绍试验中结构刚度和频率的变化,提出基于频率变化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基于刚度退化的方法接近,但计算过程更加简捷。基于频率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破坏状态也较吻合,说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预制板砖砌体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2.
两层预制板砖砌体结构房屋模型双向拟动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栋缩尺为1∶2的两层单开间预制板砖砌体结构房屋模型进行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双向拟动力试验和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研究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变形、滞回特性及耗能能力等。结果表明:构造柱与圈梁的存在,使得预制板砌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地震破坏主要集中在底层,即使墙体严重开裂,也不至于整体结构垮塌;双向地震作用下一个方向的承载力与刚度退化会加剧另一个方向承载力与刚度的退化,从而导致砌体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的下降;滞回曲线由弓形最后发展到反S形,具有明显的捏缩和滑移效应;建立的砌体结构非线性空间有限元模型,能够反映预制板砌体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两层砌体结构房屋能够满足设计规范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3.
地下空间的使用已变得常见、广泛,而地下室上浮的事故时有发生,水是与地下室上浮密切相关的一个因素。本文通过归纳水的空间分布,总结可能引起地下室上浮的几种情况,同时详细介绍某特殊边界条件的地下室上浮后结构变形与构件裂损特征,分析构件变形和裂损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整体与典型榀分别建模方式分析结构受力特点,分析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4.
国内现有规范文献对砌体结构强度检测的方法包括扁顶法、原位轴压法、单剪法、双剪法、推出法、筒压法、砂浆灌入法、砖回弹法等无损或微损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都只能对建筑的局部质量进行检测,未能综合全面反映建筑的整体质量。本文通过实测一小学建筑动力特性,通过动测法反推砌体结构楼层平均强度,并根据实测动力特性验证有限元模型,通过验证后有限元模型验算结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5.
鉴定过程中对框架与砖混结构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过程中遇到没有图纸或遗失图纸的建筑,需重新绘制图纸,对建筑的结构体系,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对于某些多层住宅、办公楼等建筑,内部墙体较多,初步判断不易区分属于框架还是砖混结构,可从传力路径,施工特点,裂缝形态等方面进行区分。框架和砖混结构的传力特点,决定框架柱梁构件截面与配筋要大于构造柱圈梁;两种结构的传力特点与施工顺序相对应,决定了两者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与砖墙交界处具有不同形态;两种结构传力构件的不同,使得两者的裂缝分布也具有不同特点,可以通过出现的两种常见典型裂缝,作为判断承重构件的辅助依据。鉴定中除了应该正确判断结构的整体型式,对结构局部传力方式的改变也应正确辨别。  相似文献   
6.
震害经验表明设计中未考虑楼梯刚度效应,可能使地震中梯段斜板、梯梁、梯柱乃至框架柱发生不同程度损毁,理论分析的规律也揭示梯间引入的刚度将使得构件"内力重分布"同时改变结构动力特性。目前设计对楼梯的处理包括将楼梯同时建模以及通过设置滑动支座减小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其中滑动支座因设置的灵活性赢得设计人员青睐。针对滑动支座设置于梯段不同位置将对楼梯内力及动力特性影响效果不同,且不同滑动实现方式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力学求解器建立梯段不同部位设置滑动支座的楼梯间模型,对比滑动支座设置于楼梯梯段不同位置对其刚度及动力特性的影响做了分析,同时对不同形式滑动支座设计的注意要点做了归纳。表明模型3、4、5所代表的楼梯形式对减小楼梯对结构影响效果较好,同时对挑耳承载力、滑动端变形量及翘起等问题做了归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