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7篇
建筑科学   10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实测结果研究了桩-筏分担荷载规律、筏基的接触应力、短桩受力传递规律及沉降特征。  相似文献   
2.
两个相邻高层建筑桩箱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分层地基上相邻刚性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 ,进一步提出了相邻桩箱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计算中可考虑荷载偏心、基础埋深以及建筑物荷载重心高度对桩箱基础倾斜的影响。着重对某工程两个相邻桩箱基础共同作用产生的整体对倾和周围地基土中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根据对倾实测结果推算 ,密集群桩的影响范围大致相当于L +rg (L、rg 分别为桩长和群桩基础等效圆面积的半径 ) ;受主楼附加应力扩散作用的影响 ,主楼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较小。  相似文献   
3.
施工因素对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给出了在同一场地内,桩身埋设了量测元件的5根钻孔灌注桩的主要试桩成果,各桩桩身混凝土完整性良好,其荷载传递特性却有较大差异,它表明了施工因素对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能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两根钻孔灌注桩的原位试验资料,桩身内埋设了量测元件。桩的荷载传递试验结果表明:在桩端以上5倍桩径范围内,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与桩端力大小有关;粘土层的摩阻力充分发挥时所需要的极限位移值与土层的埋藏深度有关;桩端阻力发挥时所需要的桩位移,砂土约为桩径的3%,粘土为1.5%,均较魏锡克(A.S.Vesic,1970)报导的打入桩结果为小。  相似文献   
5.
静力触探估算打入桩竖向承载力参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全国十省两市的275根入土深度H=4.09~60.05m的钢筋混凝土打入桩的静载试验资料与相应的201个静力触探孔的对比、分析后,提出了桩端阻力与桩侧摩阻力的估算方法。发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上海地区由粘土和粉砂组成的不均匀地基中的打入桩和压入桩的研究工作。讨论了穿过上复砂质粉土进入粉砂层的单桩承载力,以及穿过粉砂层进入下卧软粘土的桩的情况。通过桩身轴力量测,发现粉砂层的极限端阻力σu及极限侧摩阻力平均值随进入粉砂层的深度呈线性增加,获得了σu及各自的临界深度的参考值;当桩端接近粉砂一粘土分界面时,桩可能会因冲穿粉砂层进入下卧粘土层而发生破坏,获得了σu及的临界厚度的参考值。由于粉砂层的剪缩性,使得同一桩端处的打入桩与用千斤顶逐步贯人的桩的承载力Pu、σu及值均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单桩承载力的安全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桩的荷载传递研究知道,桩侧摩阻力及桩尖抵抗力的发挥过程是不同的,因此在确定单桩承载力时取用单一的安全系数K就缺乏确切的安全度概念,应该采用两个安全系数,即桩侧摩阻力安全系数K_f及桩尖抵抗力安全系数K_b。本文分析了5根模型桩及17根打入桩和钻孔桩的原位试验荷载传递资料,得到这三种桩的实际安全系数K_f,K_b与桩尖抵抗力发挥程度系数α之间的关系曲线,它能较好地反映桩的荷载传递规律。从试验资料还得到K_f,K_b与桩相对沉降量S/d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到相应于安全系数K=2时,三种桩的K_f和K_b取值范围,以及相应的S/d值,可供实际使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编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有关打入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桩(以下简称打入桩)竖向承载力参数表时,根据收集到的全国11个省市229根试桩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着重考虑了桩的入土深度及较软持力层对承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新的打入桩竖向承载力参数表。  相似文献   
9.
高层建筑下桩-箱基础共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在上海软土地区上高层建筑桩-箱基础共同作用机理,本文对一高层建筑桩-箱基础进行了原位测试及共同作用分析。原位测试从基坑开挖开始到建筑物结构封顶后3个月,历时2年零3个月,取得了有关建筑物沉降特征、基底反力分布和桩顶作用力分布规律的实测资料。文中还按弹性理论方法对建筑物的群桩基础作了共同作用分析,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群桩基础地基中的竖向附加应力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4幢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成果,对群桩基础中桩的荷载传递特性,桩间土、下卧层土中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群桩的荷载传递特性与单桩不同,群桩基础在下卧层地基中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特性也明显地区别于等代深基础。按本文方法得到的群桩基础地基中的竖向附加应力,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变形,无论是桩间土的变形特性还是桩基沉降量均与现有的实测成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