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39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烛 《城市开发》2004,(2):80-83
古人说起去扬州,通常用一个“下”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抑或“烟花三月下扬州”……仿佛跟下饭馆似的,很随意。这当然有客观的原因:从北方到南方,俗称南下;从长江中上游到下游,也算顺流而下……乾隆下江南就是很著名的一个例子。他老人家乘着龙舟,沿京杭大运河漫游。肯定要在扬州歇歇脚的。所以清朝的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的眼中也有一千个北京.不同的是角度各异,互有倚重,相同的是老北京的沧桑厚重辉煌.规划、建筑界人士从专业视角对北京的精读细研,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但作家眼中的北京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似乎并未熟稔.为此,我刊特选登<北京的金粉遗事>一书中的部分篇章.2006年度将连载第一章<帝王将相>中的六篇文章:<燕都:青铜时代的北京>、<辽南京:契丹的兴亡>、<金中都:铁马冰河入梦来>、<元大都:中世纪的国际大都会>、<紫禁城:停摆的钟>、<旧时王府堂前燕>,让我们跟随作家洪烛一道走近北京的前世今生,寻找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本是形容江南佛庙之众多,我一直以为杜牧归纳的这个数目带有夸张的性质.("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然而北京的寺庙,比之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数量之多居全国之冠,并不亚于日本的京都、奈良,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泰国的曼谷等被号称'寺庙之都'的城市."(郁寿江语)《北平庙宇通检》一书记载:北京旧城内及近郊区有寺庙八百四十余处.这还算是比较保守的统计.其实在鼎盛时期,已超过了一千座--可谓"十步一寺,五步一庙".细细地数一遍,都够费劲的.其香火之旺盛,恐怕会使烟雨南朝汗颜的.  相似文献   
4.
大前门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的眼中也有一千个北京。不同的是角度各异,互有倚重,相同的是老北京的沧桑厚重辉煌。规划、建筑界人士从专业视角对北京城的精读细研,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但作家眼中的北京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似乎并未熟稔。为此,我刊特选登《北京的金粉遗事》一书中的部分篇章。2007年度将连载第二章《城池如梦》中的六篇文章:《带不走的燕京八景》、《圆明园:魂兮归来》、《中南海与钓鱼台》、《大前门》、《运河之死》、《多少寺庙烟雨中》。让我们跟随作家洪烛一道走近北京的前世今生,寻找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的眼中也有一千个北京.不同的是角度各异,互有倚重,相同的是老北京的沧桑厚重辉煌.规划、建筑界人士从专业视角对北京城的精读细研,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但作家眼中的北京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似乎并未熟稔.为此,我刊特选登《北京的金粉遗事》一书中的部分篇章.2007年度将连载第二章《城池如梦》中的六篇文章:《带不走的燕京八景》、《圆明园:魂兮归来》、《中南海与钓鱼台》、《大前门》、《运河之死》、《多少寺庙烟雨中》,让我们跟随作家洪烛一道走近北京的前世今生,寻找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昆明湖早先叫西湖的,跟杭州那座流淌着西施眼泪的湖泊同名.这大概因为它位于古城的西北郊,加上与屏风般的西山相连.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王府多--当然,那些气冲牛斗的王爷早已不在了.就像紫禁城里,皇帝不在了一样. 皇帝是诸王之王(王中王).而诸王的地位,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府的规模与豪华程度,也就仅次于皇宫.  相似文献   
8.
大门前     
上世纪70年代,我尚是葵花向太阳的天真孩童,家住南京长干桥一侧,对岸就是中华门城堡.爷爷奶奶皆有烟瘾,常吸一种叫大前门的廉价香烟(不带过滤嘴),香烟盒上印着陌生的城楼画面.我很纳闷:它怎么长得一点也不像我天天能看见的中华门城堡呀--中华门是南京城的前门.后来听人讲解:这香烟盒上的大前门远在北京.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热播,使纪晓岚这位清代的大学士颇有点"咸鱼翻身"的架势,仿佛又活了过来.虽属"戏说"的风格,却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很传神."再现"也罢,"误导"也罢,总之使老百姓备感亲切.真实的纪晓岚究竟是什么模样--似乎已不重要了,活跃在荧屏上的是他两百年后的替身,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清宫戏"络绎不绝,在热了皇帝、热了格格之后,终于轮到文人了.让大家瞧瞧古代的知识分子是如何风流倜傥.  相似文献   
10.
洪烛 《中华建设》2005,(3):65-65
四合院的造型与结构在我眼中有一种神秘的美。我常想,住在四合院里的人是有福的。其实所谓的四合院,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基本格局,但不知为什么就像跟北京有缘似的,一直是北京民居的代表建筑。北京现存的四合院,多是明清两代的遗物,住在四合院里,就是住在一种历史感里,等于守护着祖宗的遗产,你能说这不是一种福气吗?也许若干年以后,想住还住不到呢。现代社会,住高楼容易,住四合院难。老北京常夸耀的“天棚鱼缸石榴树”,大抵是四合院里才能找到的陈设——再不留心,这种风景也快消逝了。汪曾祺形象地把四合院比喻为“一个盒子”。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