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4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牛文庆  张小兵  郑静 《建筑结构》2023,(10):122-127+133
针对高地下水位泥岩地基软弱、施工不当等引起的高层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病害,进而导致上部结构倾斜的工程案例,通过现场勘察研究制定了纠倾加固技术方案并实施,纠倾加固过程中运用沉降观测和倾斜观测研究了大楼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锚杆静压桩结合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止倾加固,井形巷道钻孔取土结合锚索加压调控纠倾”的综合纠倾加固方案对该纠倾加固工程切实可行,工程实施后高层建筑倾斜率由3.99‰降低至1.21‰,满足规范及正常使用要求;高层建筑纠倾加固过程中沉降观测结果和倾斜监测结果可以相互验证,监测结果的及时分析反馈可以实现“动态化设计,信息化施工”以便及时适当调整纠倾加固方案,保障大楼结构安全;对高层建筑纠倾加固工程,采取先止倾加固再纠倾加固的方式,纠倾过程及结果会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病害常有发生,严重危及建筑物和构筑物安全。主要以湿陷性黄土地区某办公楼扩建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为实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病害原因、地基基础加固措施和监测数据,研究了锚杆静压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加固效果;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锚杆静压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基础加固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锚杆静压桩地基加固属于"干作业"加固,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加固较为适用,可有效降低对地基的扰动,增强地基加固效果;垂直度和接桩质量是保证压桩正常进行的控制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对其进行控制;压桩力和桩入土深度是保证地基加固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方案设计时就应该对其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3.
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多峰值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于多维函数的最优解搜索存在前期易陷入局部最优,后期收敛速度缓慢的问题.将改进的k-中心点聚类分析与PSO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混合粒子群算法KM-PSO,用于多峰值问题的优化.在算法中,利用k-中心点聚类分析方法将粒子群划分成若干个子群,结合PSO的隐含并行搜索的优势增强了寻优性能.不仅增加了粒子间的信息交换,抑制了早熟收敛,还提高了全局寻优速度和计算精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KM-PS0性能优于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4.
牛文庆 《山西建筑》2012,38(15):250-251
根据芜湖地区早期的隐框玻璃幕墙工程的现状,针对隐框玻璃幕墙施工工艺及铝合金型材、结构胶、面板玻璃等所使用材料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隐框玻璃幕墙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ETY核级防爆电机(以下简称ETY电机)的技术指标、结构设计、电磁设计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加载EI地震波,研究地震作用下"人"字型和平形微型桩支挡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并对比了二者的抗震承载能力,目的是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提出抗震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更强的结构,为边坡工程和微型桩支挡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在EI地震波作用下:微型桩支挡结构山侧土压力滑面以上呈现"K"型分布,滑面附近土压力最大;两类微型桩河侧土压力分布特征不同;微型桩在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土压力大于单向地震作用下的土压力;滑面处"人"字型微型桩支挡结构承担的滑坡推力为平形微型桩的2~5倍,平形微型桩桩顶横梁较"人"字型微型桩向前错动2.2 cm,"人"字型微型桩较平行微型桩支挡结构抗震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更强;微型桩支挡结构地震动土压力峰值存在响应滞后效应,滑动面附近土压力在整个地震时间段波动幅度较大,地震动峰值土压力响应滞后效应更明显;坡体内加速度沿桩身呈现放大特征,地震作用越强加速度放大效应越显著,边坡坡面附近加速度放大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