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武汉市汉口江边的江汉关大楼,其主题与形象一直是汉口商业港口的实体与文化标志,亦是人们从远视到近视的汉口景观地标,视觉上的震慑在于其天际线的突出。今天的江汉关几乎完全被模糊在紧贴其背矗立的高楼群屏之中,从而失去其汉口标志和海关主题的地理及文化视觉焦点的意义。该文从城市规划审美角度,以江汉关为典型,参考一些国内外案例,探讨历史建筑区域规划的文化史空间规划问题。并提出“江汉通海”的武汉城市形象概念。  相似文献   
2.
王子超  王克陵 《华中建筑》2008,26(9):207-210
以陆修静、陶弘景为代表的南朝道士进行的探险寻山活动,为道教徒找到了人与自然合一的理想修炼情境——人间仙境,促进了中国名山风景的开发与建设;唐代以司马承桢、杜光庭为代表的道教领袖,在皇帝的支持下,完成了道教"洞天福地"的评定与规范,建构了中国风景名山的系统框架。他们四人不仅是中国道教史上的关键人物,也对中国名山风景系统框架的形成与建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间仙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追求与力图体验的美好空间,是生活的一类审美理想。名山及苑囿园林游憩,即这类追求和理想的模糊实现。此前,有关中国园林史的研究论及园林起源与宗教关系时,多谈到秦汉方士神仙说的影响,例如将所谓海上“三神山”引入帝王苑囿,其实在此种建构思想产生之前,还有一个将仙境从天上搬到地下的转换过程。本文通过研究传统经典文献中的相关记述,解析这种神仙空间的思想转换,认为在巫、方士及神仙家虚拟仙界基础之上,由一统天下的绝对集权统治者及其政治文士,促使并形成仙界从“天上”到人间的转换。真正的生命享受的仙境,还是在人间。这一唯物实在的仙境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历史上的游观风景的审美与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