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7篇
无线电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学知  李亚东  赵春风 《建筑科学》2012,28(3):50-53,57
基于室内模型桩试验方法,结合灌注桩施工工艺对桩侧与桩端土体造成的影响,通过在桩侧设置泥皮与在桩端铺设石棉毡的方法分别控制桩侧与桩端土体承载条件,考察桩侧土体性质变化对桩端阻力的影响规律以及桩端土体性质改变时桩侧摩阻力的变化特征,进而揭示灌注桩桩端与桩侧土体相互强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基于金矿围岩稳定性影响指标分析,结合节点权重贡献率原理,建立BP网络模型,计算各个输入神经节点权值占整个输入神经节点权重比例大小,确定其每个影响指标对围岩分类的影响程度,按输入神经节点权重贡献率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最终确定出关键神经节点,并将其作为分类主要指标,从而提高建模精度.实验表明:这种方法用于确定金矿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分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随着矿山开采的大规模进行和采深的加大,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国内外支护现状的分析,并针对其破坏特点,提出了以内注浆锚杆为核心的锚注支护体系,来解决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支护难题。井下试验表明:锚注支护不仅保持了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的稳定,而且提高了施工速度,节约了支护成本,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条带开采煤柱破坏宽度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条带开采工作面假定为无限大板上相隔一定间距的倾斜共线裂纹,采用断裂力学Ⅰ-Ⅱ复合型裂纹模型,得到了条带煤柱边缘的应力分布,建立了条带煤柱边缘破坏区的边界方程,并据此得出了条带煤柱破坏宽度的计算公式。实例分析表明用该公式计算条带煤柱破坏宽度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成桩工艺对黏性土中单桩承载性状及承载力的影响机理,为工艺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相似理论和模型试验方法,建立桩一土之间的相似系统,结合常州高架道路一期工程中特定黏土层性质,配置相应人工土,在人工土中分别设置混凝土预埋桩、静压桩和钻孔灌注桩并测试桩身力学数据.结果 通过对模型桩进行静载试验,获得黏土中不同成桩工艺单桩荷载传递规律和承载性状.设计荷载时,静压桩、灌注桩和预埋桩桩端荷载占桩顶荷载的比例分别为5.9%、4.7%和3.2%.结论 由成桩工艺造成的桩一土作用的不同对桩基承载性状及承载力具有很大影响,桩周土体侧向卸载不仅影响侧阻力的发挥,同样会削弱桩端阻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王学知 《施工技术》2012,41(18):35-38
首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的常规性风险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上海中心大厦主楼深基坑工程具体情况,对主楼深基坑及地下连续墙进行受力简化分析,进而提出分析基坑内外土体分布情况、控制围护结构施工质量、监测坑内水位、控制基坑开挖方式、检查周边堆载情况及重视监测数据分析等风险应对措施,降低了深基坑工程的风险,保证了基坑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多土水特征曲线的数字模型都只能预测一组试验数据,且没有考虑试样体积变化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本文基于土体孔隙毛细管原理,假定孔隙的最大和最小孔径分布呈正态分布,提出一个考虑土体体积变化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模型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区域规划建设需要,对29层的上海港运大厦主楼下部结构进行改建、上部结构扩建施工。由于改扩建施工对原结构形式带来变化,对主楼下部主体结构以及地下室进行结构加固,以确保结构安全性与适用性。详细介绍了拆除、改扩建及加固工程施工工艺。实践证明,结构改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使用红外热像仪获取待测树冠图像,将树冠的光学图像与之配准.可采用彩色识别技术得到树叶的温度分布.这种处理的成功依赖于红外与光学图像配准,以及树叶区域精确提取的假设.实际上,简单的颜色识别算法无法正常工作.为此,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来解决温度的估计问题.潜在的树叶温度分布可以认为是两个可分离的温度密度的融合.结合颜色识别与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