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武器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抽象的力流的视角出发,重新思考并诠释了结构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基于抽象的结构平衡与建筑构成之间的联系,意图提出一种融合结构逻辑与建筑艺术的设计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将感知与人性维度融入到结构设计中,由结构与身体的对比作为出发点,通过引入认知神经科学近年来对具身感知的研究成果,以大舍建筑为例,从神经科学的视角重新解读其基于身体的结构思考,意图将神经科学中具身感知的原理与结构设计结合起来,进而梳理出一种可以连接结构、空间和身体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图解静力学是一种基于矢量的构建平衡方法,它使得交汇了结构思维和建筑概念的设计方法成为可能.该方法以参数化和拓扑操作为基础,允许对空间中的拉力和压力进行可控的分布,进而塑造建筑结构.本文讨论了图解静力学的基本框架,并举例说明了其在一些项目中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火箭发动机传统颗粒型点火具工作过程中点火药与包装纤维素材料的相互作用,及其药型结构对能量释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制备了系列点火药/纤维素复合样品,并采用同步热分析(DSC-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仪,研究了纤维素外壳对点火药热反应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拟点火腔研究了装药结构、装药量及配方组成对能量释放过程及燃温分布的影响规律。主要通过高速相机和高速红外热像仪获得了不同点火具的火焰结构及火焰温度分布,并与采集的压力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纤维素壳体会降低黑火药和Mg/PTFE点火药的总凝聚相反应放热量,当纤维素含量为33.33%时,2种点火药的总放热量分别降低了66.36%和29.98%,然而B/KNO3点火药的放热量却提高了2.39倍。气相分解产物和燃烧凝相产物分析表明纤维素并未改变黑火药和Mg/PTFE热反应路径。模拟点火过程研究表明,药型为大圆柱体形装药量10 g的黑火药点火具在点火燃烧过程中会发生预点火现象,点火药生成大量气体携带部分未着火颗粒先破壳再实现点火。纤维素壳体起到了一定的增压效应,为初始火焰的建立奠定了压强基础。装...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塞尔吉奥·穆斯梅奇作为结构工程师的多样经历,并介绍了其最重要的设计概念。其基本设计手段可以确立为:折板结构、壳体结构、网状结构和空间网格结构。最后,文本提到了穆斯梅奇的各种设计方法和建模技术,并强调了与结构设计有关的方法问题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下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合作共创的时代,长期以来由于一直被视为分工的关系,结构师与建筑师对于合作共创机制的重要性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从日本建筑师与结构师的教育体系出发,基于结构师佐藤淳在与多位建筑师的合作中逐渐研发出的三个结构设计道具,试图分析他如何将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结合到结构设计中来配合建筑师,从而通过合作共创机制来深度融合结构与建筑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设计中,结构往往以选型的方式出现在设计过程的最后阶段。有限的、预设的结构类型不但限制了设计的丰富性与创新性,也难以参与到建筑设计的概念形成阶段,使得结构仅仅成为支撑起建筑形式的附庸。文章针对建筑设计的概念阶段,为广大的建筑学院师生以及从业建筑师提供一种建筑语境下的新的结构设计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基于结构背后共通的力学平衡原理,以抽象化、图示化的力流(力的传递路径)作为媒介,将结构的平衡关系与建筑的构成关系融合关联起来,并通过对力流图示的变形操作来寻找与建筑概念最为相符的结构承重方式。文章同时精选了两组案例,以力流变形为线索,分析对比了它们各自在结构原理上的相似性以及建筑呈现效果上的差异性,进一步说明了基于同样的结构逻辑与操作手法,如何在结构平衡与建筑构成的两个层面同时进行变化创新,打破类型的界限,从而使得结构的技术理性与建筑的艺术性得以从本质上融合呼应。  相似文献   
8.
王帅中  雷畅 《时代建筑》2022,(1):181-187
丹麦建筑事务所约翰森-斯哥斯德是北欧极具特点的新生代事务所,他们的实践作品通过对结构多义性的思考同时展现了建筑结构的技术理性与艺术感性。文章以该事务所最有代表性的蒂佩内观鸟塔为例,深入探讨了事务所基于身体和感知而对结构进行的创造性思考,并围绕结构的多义性为核心梳理了他们设计中两个关键的方面:具身感知的原理以及对应的结构操作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9.
京西稻文化展亭三校联合教学基于"强结构"理念,在传统以空间体验为主的设计教学中纳入结构线索,通过概念激发、结构转译、多维融合和建构表述,探索形成双链牵引、四级递进的教学组织方法,揭示了结构是如何在与建筑意图的多维互动中引发力学属性和空间属性的建构关系,拓展了当前建筑学视野中的结构认知边界,为融合技术理性和艺术感性的设计创新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