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 Nb,Ti 微合金钢的热变形动态模拟变形抗力模型。在试验中用热加工模拟试验机进行高温压缩试验,其变形温度为1123—1423K,变形速率为0.1—60s~(-1)。结果表明,在峰值以前该钢种的流变应力数学模型为:σ=5.99.ε~(0.167)·(?)~(6.47×10~(-5)·T)·exp(4064/T)。形变激活能(Q)为444 kJ/mol,β系数为0.080。峰值应力(σ_p),临界应变(ε_c)和温度补偿应变速率参数(Z)之间的关系分别为:σ_p=12.56·lnZ-391.8;lnε_c=0.157·lnZ-7.39。  相似文献   
2.
3.
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新认识与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海域油田储量和产量的主要层系。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大—中型油气田发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基于渤海海域的勘探实践,结合浅层大—中型油田源外成藏的特性,通过分析油气深层运移与浅层富集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古近系烃源层油气初次、二次运移所形成的"汇聚脊"对其上浅层油气富集、聚集的控制作用,并根据输导体系的组合划分出油气汇聚样式。在"汇聚脊"控藏模式的指导下,渤海海域多个构造带的油气勘探都取得突破,获得一系列亿吨级新发现,由此保证了渤海海域浅层规模优质油气储量持续发现,指导后续勘探进展。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某地高碳氧化铜矿进行浮选实验研究,原矿含Cu 1.52%,氧化率48.06%,含Ag53.1g/t、C0.59%.采用脱碳-浮选和直接浮选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浮选工艺较合理.闭路实验获得了铜精矿产率4.24%,含Cu 33.46%,铜回收率为82.97%;含Ag 924 g/t、银回收率为73.78%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凹陷的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莱州湾凹陷是在新生代裂谷基础上形成的凹陷,孔店组-沙三段沉积时期走滑断层对沉积作用影响较小,主要以伸展断陷作用为主,沉积中心位于北部边界铲式大断层下降盘;沙一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凹陷沉积中心沿走滑断层向东北迁移;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受走滑挤压作用的影响,该区表现为挤压反转,产生了盐拱和反转构造.走滑断层对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分布影响较小,但对东营组烃源岩分布和沉积体系展布有较大的影响,对晚期成藏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志强  王德英  于海波  陈平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1):55-58,62,147,148
通过多种物探技术参数测试和对比研究,对渤海海域西部走滑断裂带进行刻画;应用海底电缆宽方位采集技术、属性分析和滤波相干技术,提高了断裂分析精度和微小断裂识别能力;利用叠后目标处理技术增强了地震同相轴连续性,提高了断裂和潜山顶面的成像精度。多种物探方法的应用识别刻画出了渤海西部海域复杂走滑断裂带的构造演化特征,并首次完成新近系右旋走滑位移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环渤中地区新近系控藏模式与高丰度油藏勘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中地区新构造运动强烈,新近系是主要的含油层系.新近系勘探早期集中于凸起区和陡坡带,而斜坡带和凹陷区由于缺乏油气运移条件的系统性研究导致其勘探成效较差.基于前人研究和钻井资料,从分析环渤中地区新近系油气运移路径出发,通过建立"汇聚脊-断层-圈闭(脊-断-圈)"三元控藏模式,明确了受潜山风化壳汇聚脊控制的深层油气的汇聚...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一个基本的西文XWindow环境下开发出自己的汉化产品,是很多X Window用户正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将给出一种汉化应用程序接口界面的简捷方法。程序员只需在编程时有关界面部分的Motif子程序稍作自发,即可达到界面汉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渤中34北区浅层油气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中34北区浅层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储层横向连续性差,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区内油气成藏的主要特征是:油气水的分布整体受构造控制,储层发育程度影响油气富集丰度。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是古近系“中转站”和断层,“中转站”的存在为浅层提供了充足的油源,断层的发育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断层的性质决定了油气运移能力,进而影响了圈闭充满程度。在本区及渤海海域其他凹陷浅层复杂断块区应继续以断块圈闭为主进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
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是评价有机质丰度的主要指标。地球化学方法的岩心测试仅能获得离散的TOC含量数据,难以实现烃源岩的三维定量评价。结合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和地震叠前反演方法,针对渤中凹陷西南部陆相深层烃源岩,通过岩石物理交会分析优选对TOC含量敏感的弹性参数,建立TOC含量与纵波速度、密度的地震反演模型;使用拓展ΔlogR方法和地震叠前反演方法分层计算渤中凹陷西南部东营组和沙河街组烃源岩TOC含量,获得TOC含量曲线和TOC含量三维反演体,进而计算东二下段、东三段、沙一二段、沙三段烃源岩TOC含量地震预测平面图。结果表明预测误差较小,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区烃源岩非均质性较强,总体呈现“层系多、分布广”的特征。东营组烃源岩北部优于南部,且东三段TOC含量值总体高于东二下段;沙河街组TOC含量值整体较高,为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层,TOC含量呈现自沉积中心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尤以沙一二段A、B、C、E井区及其附近区域、沙三段A、C井区及其西部、南部部分地区TOC含量值最高,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