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粗骨料粒径对低水胶比砼强度及和易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邯郸当地的混凝土原材料,利用正交设计方法,试验研究和分析了粗骨料最大粒径、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砂率对低水胶比混凝土的强度及和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对混凝土强度、和易性有明显影响,但水胶比仍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及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梁晓颖  王继宗 《工业建筑》2007,37(11):115-115
感谢江京平同志对"基于Matlab语言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以下称"前文")一文的关注,笔者诚恳欢迎江京平同志对"前文"的讨论(以下称江京平同志的文章为"原文")."前文"采用Matlab编程实现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研制开发的软件产品.它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科学计算软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的一般公式时,本文建议采用另一种形式的曲率公式,可以使推导过程大大简化。通过论证,进一步阐明了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积分常数与梁的初参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等直梁初参数方程的正确形式。最后探讨了关于梁的“平面弯曲”的定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六氟化硫作为一种性能极优的绝缘、灭弧介质,在高压电器、高能物理、冶金等众多领域和部门中均己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SF_6本身无毒无害,但是在其合成、充装、和使用过程中会混人或产生多种痕量有害杂质,影响设备性能和职工健康,故此必须对其施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神经网络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神经网络BP算法 ,并应用于实验室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中 ,结果证明该方法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是可行的。本文最后指出神经网络在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中 ,也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当地材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利用邯郸当地材料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配制高性能混凝土 ,分别考察各因素对混凝土工作性及各龄期抗压强度的影响 ,并与基准混凝土对比。试验研究证明 :利用邯郸当地原材料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并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我国的水泥标准与国际接轨 ,提高水泥的产品质量 ,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实施了新的国家标准 (即ISO法 )。对此 ,本文就实施新标准的必要性、新旧标准的差异及新标准的特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用神经网络确定梁上裂纹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继宗  王西娟 《煤炭学报》2000,25(Z1):117-121
以间隙单元模拟裂纹,用有限单元法对带有裂纹的简支梁进行分析,计算了具有不同位置裂纹的梁在冲击荷载下的时间历程响应.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它的输出层单元用于裂纹端点的定位,输入数据为梁上结点的振动位移.该网络用位移响应和裂纹始端坐标的数据进行训练,数据的正向计算和误差的反向传播交替进行,直至网络的误差收敛到一个极小的水平.在输入梁的振动位移响应数据时,训练好的神经网络通过回想可以给出裂纹位置的坐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需要的接触压力分布,利用高等数学积分和解微分方程的知识,求出活塞环的自由形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材料力学的有关知识,介绍了几种活塞环截面形状的主惯性矩和弹力修正系数的求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