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31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城市广场公共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维仁 《新建筑》2002,(3):15-20
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广场的公共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关于国内城市广场是具有公共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关键词 地景与尺度 北川中学:四川灾后量建;北川中学地块为典型水稻田和鱼塘的农业地景,河川与数条灌溉渠道穿过.山丘之间的谷地坡面由东北向西南下降成为平地。  相似文献   
3.
台大活动中心的天井1980 王大闳的台大活动中心,在屋顶折板和柱廊的立面背后原来是一个约9平方米见方的小院子,或者更应该说是一个二层楼高的方形天井。天井由混凝土的梁柱架构框出了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4.
我在大学上的是地质系,而不是建筑系。在学地质学的过程中,曾跟随我的老师做过许多地质调查,后来帮建筑系的老师做过澎湖等一些小岛上的村落保护性规划。从那时起,我就对“地景”或者说是“文化地景”非常着迷。我到一个新的地方去,面对周围的文化地景(不管是农田还是沙漠),当这些地景因生产生活而与土地发生关系、与地形或者气候条件发生关系时,我认为,它们都可以称为是最美丽的建筑。我在事务所做的第一个建筑是一个图书馆。这个设计是我探讨建筑与地景的关系的一个过程,还是一个比较粗浅的想法。在美国的内陆, 你会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当地农宅的谷仓由两种方式筑成,或圆或方。我希望图书馆建成之后能够与这样的地景有一种对应。于是把谷仓的形式关系运用到图书馆的设计中来,设计了两个长方形的书库,以使图书馆能有效地把书放到一起。  相似文献   
5.
几次到学校去,我们踱步在绕着操场的四棵大树之间,想着教室的位置,音乐教室旁边树下的表演台、图书馆窗外下午的阳光,想象着未来的校舍绕着四棵大树发展出的四个场景和四个叙事,想起北宋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里说的四种山水画的情境可行,可观、可游、可居。  相似文献   
6.
2011年因为准备UED杂志和台湾建筑“都市合院主义”的专辑,我对研究室过去十年的设计作了一个初步的整理。经由他人对作品的评论与访问.譬如Frampton和朱涛等,让我在2012年的忙碌中.对自己的建筑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包括对人本社会以及地景生态等核心价值的再确认,也包括对建构材料与形式关系的重新检讨。这个反思的机会在当下熙熙攘攘的纷争当中至关重要,能真心地问自己相信什么样的建筑,还能再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2011年5月24日,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王维仁以天津大学"天大天友"系列讲坛为平台,与到场的建筑界同仁及天大师生分享了关于"都市合院"的主题演讲。本次讲座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联合主办,并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宋昆主持,本次主题讲座吸引了建筑学院师生及众多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到场聆听。  相似文献   
8.
在以塔/浮图为中心的佛教寺院原型传入中国之后,经过“舍宅为寺”的汉化发展过程,在南北朝的后期进入了形态发展的高峰。以永宁寺和日本法隆寺等几个寺庙作为这一时期形态配置的例证看来,由于对佛像崇拜的宗教需求,金堂的地位日益重要,寺院开始将金堂与塔的位置,作或左右、或前后地并置。这种形态学上的多样发展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在金堂的地位日渐巩固后,才确立了在中轴线上以山门、金堂和法堂为主体建筑的寺庙配置。从初唐开始,塔的重要性进一步降低,配置上开始将塔列入别院;同时,汉化的建筑元素如钟楼和楼阁也配合着中轴线的组成逐渐成为寺院配置的重要组成。这一系列佛寺配置的演变过程,也反映了这段时期各种佛教思想的产生与变迁以及寺院使用模式的本土化,从而导致的建筑形制的改变。   本文试图从形态发展的角度,就中国及东亚的实例与文献记载,包括敦煌壁画、《洛阳伽蓝记》及《法苑珠林》等诸多文献中出现的佛寺描绘,以及近年来永宁寺,青龙寺等考古资料的发现,将文字记载、考古发掘与现存的实例进行图面的排比,作为寺院形态演化的推测。这个图面排比的研究,以时间为主轴探讨从东汉至南北朝一路到晚唐和五代,佛教寺院配置的可能形式发展轨迹;并就金堂、法堂、寺塔与大殿或楼阁等的形制关系,提出一些初步的观察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维仁 《华中建筑》1996,14(4):113-119
该文分析了香港新界围村、围屋--这种聚落形态中共通的基本元素与组构原则;探讨由清初围村到清末围屋变迁过程中的形式转化及空间形式;提出了对围村和围屋作进一步研究的想设。  相似文献   
10.
王维仁 《世界建筑》2009,(12):112-117
像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一样,澳门的城市结构是沿着山脊线,由一系列广场、教堂、街道等城市空间组成的有机形态。在这个由葡萄牙人发展出的街道结构内部,它其实又交织了另一组由华人居住的"围"、"里"与"巷"所组成的城市肌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