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5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分析了纳米SiO2的化学和物理改性方法及机理;列举了纳米SiO2的复合涂料的3种制备方法:Sol-Gel法、原位聚合法和共混法,对其原理和研究发展状况进行了讨论;分析概括了纳米SiO2改进涂料性能国内外研究发展的状况,最后阐述了对纳米SiO2改性涂料进行深入的研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沉降性能检测结合SEM、TEM分散形貌观察的方法,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不同种类纳米SiO2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制备的纳米SiO2的分散性能受分散剂种类和添加量的影响较大,并确定了各种纳米SiO2的最佳分散剂配合体系和用量配比。  相似文献   
3.
低表面处理涂料的配方设计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表面处理涂料可在带水带锈钢铁表面直接涂装,省去了大量表面处理的费用和工时,近年来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使新型低表面涂料的研发成为国内外研发的热点.本文系统阐述了环境友好型低表面涂料的配方设计思路,包括树脂的选择、常用环氧固化剂的带水涂装性能评价、带锈涂装体系的原理,并简述了国内外低表面涂料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纳米SiO2改性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研究纳米SiO2改性环氧涂层在3.5%NaCl(质量分数)水溶液中的腐蚀规律,结合电容法和重量法分析改性涂层的吸水行为.结果表明,添加纳米SiO2可明显改善涂层的防腐性能,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防腐性能最好.H2O在不同PVC(pigment volume concentration)环氧涂层中传输的起始阶段满足Fick第二扩散定律.纳米SiO2虽可与环氧树脂发生物理化学键合,填充涂层孔隙,但超过临界添加量时纳米粒子团聚作用又使涂层缺陷增多,防腐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用二苯醚改性钛系催化剂合成了异戊橡胶,讨论了催化剂各组分加料顺序对单体转化率、产物凝胶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三组分以等摩尔比加入时,所得产物主要为顺式结构,顺式摩尔分数约为95%.采用(三异丁基铝-二苯醚)-四氯化钛络合方式时,三异丁基铝/四氯化钛(摩尔比,下同)为0.8时活性最高.三组分单独加入反应体系时,二苯醚/三异丁基铝为0.4左右时转化率最高.用二苯醚的两种不同络合方式所得催化剂聚合产物的凝胶含量明显低于未添加二苯醚者,其中采用(三异丁基铝-二苯醚)-四氯化钛络合方式催化体系所得产物的特性黏数明显大于另外两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共混法用纳米SiO2对环氧涂层进行改性,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浸泡于3.5 mass% NaCl溶液中的涂层/金属电极体系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四种等效电路阻抗模型对EIS数据进行拟合,通过分析电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表征了体系的腐蚀行为;从Bode图选取了能直观反映涂层保护性能且误差小的高频区参数,研究了涂层防腐...  相似文献   
7.
4种涂料的耐老化性能对混凝土表面裂缝追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种最常用的混凝土涂料配套方案,通过比较涂料的耐老化性能和耐老化性实验前后的裂缝追随性能,研究了涂料耐老化性能和裂缝追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涂料的耐老化性能是裂缝追随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氟树脂面涂的耐老化性能最高且其涂装体系追随性在老化试验后得到良好的保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的原因,介绍了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的涂料涂装,阐明了采用涂层防护对提高混凝土结构寿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践,对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从现场平面规划、预制构件吊装、灌浆施工、钢筋节点优化及拼缝处的防水等方面,阐述了关键技术的具体应用,从而实现劳动力节约、工期节约和质量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煤炭开采活动损坏了原生地貌和地表植被,造成了矿区及其周边环境的破坏,引起植被-土壤碳汇量减少,导致了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大量流失。为了量化煤炭开采对矿区农田的生态影响范围,评估矿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损失,本研究以长河流域矿区为例,构建了一种估算煤炭开采导致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损失的方法。利用矿区数据、遥感数据、气候数据、地理数据等确定农田直接受损区和参照区,通过测算直接受损区周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趋势确定间接受损区;采用增强自适应的遥感图像时空融合方法(ESTARFM)和CASA模型计算农田植被固碳量,实地采样并测试了农田土壤有机碳;结合矿区土地利用变化计算矿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损失量。结果表明:2000—2015年,长河流域矿区因煤炭开采导致的农田直接受损面积为5.06 km~2,间接受损面积为18.99 km~2;矿区农田植被固碳量为3 936.16 t/km~2,土壤碳储存量为6 737.05 t/km~2;矿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总损失量为30 737.68 t,其中直接受损区固碳损失量占总损失的42.12%,间接受损区固碳损失量占总损失的57.88%,表明间接受损区也应纳入煤炭开采导致的生态破坏的评估中;煤炭开采对矿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的影响属于失碳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