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4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国建筑并非“建在英国的建筑”,其建造的地点无法直接决定建筑的性质和价值;英国建筑也不等同于“英国建筑师的建筑”,建筑师的创作和实践受到其个人经历和职业生涯多方面的复杂影响,并不能单纯从其作品解读出本源文化;英国建筑更不是“英国式的建筑”,其风格在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符号化和规则化,不能全面反映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2.
3.
文章介绍了作者发现和认识江浙地区蚕种场蚕室建筑的过程,并以此为线索探讨设计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根据这个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理解框架,作者概括了三个范式:面向个案的"环境—建构"范式、面向类型的"效应—形式"范式和支持操作性观察的"原生"范式。文章指出,从个案到类型原理,再到学科本体,这三个范式共同构成了设计研究的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引黄济宁拉脊山越岭隧洞长33 km,最大埋深约1 650 m。洞穿青藏高原高大雄峻的拉脊山山脉。为了掌握越岭隧道的不同埋深段地应力量值和方向,在867 m的超深钻孔内采用水压致裂法自250 m以下每50~60 m分不同深度进行了16段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深度范围内,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24. 37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的优势方向为NE23°左右,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水平地应力的回归对比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等结果一致,说明测试成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5.
正齐云山度假酒店树影屋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一片山间林地。基地位于向阳坡,面向齐云山最高峰。勘察基地时发现丛林茂密,在地面上只能绰约从枝叶缝隙中窥见山峰。环顾四周,视野所及不过数米。于是想象身体抬升至树冠,南向的视野豁然开朗,苍穹下齐云山在眼前绵延展开,此时环顾四周,依然妥妥地被葱郁围裹。忽然觉得这样完全置身于自然之中的私密是最大的浪漫。这让我想到了架子床,它可以在任意尺度的空间里限定一个休  相似文献   
6.
正|冯路|2015年春末,自由家营地还只是齐云山风景区里一处荒野的山头。它距离齐云山镇不远,从省道去到山脚,接下来就只能寻路攀爬而上。当时大家一起去看基地,进山之后就陷入稠密的丛林里,直到接近山顶,才偶尔从林木敞开间看到南边儿清秀的齐云山主峰。那一刻,远处迷人风景和身旁野杂山林之间的对比,是身体直接的感受,尽管二者原本是同  相似文献   
7.
好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新一代的学习生活,也可以被视作生发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城市实验室。近20年间新兴的亲生物设计理论与策略对于在高密度地区实现建成环境与自然资源的连接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针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社会调研和循证设计,对亲生物设计策略进行了应用和细化。将亲生物设计的原则与可持续设计的总体目标相融合,将衍生出更加具有疗愈效益、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的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民国时期的蚕室建筑进行了溯源式观察,为其构建了四种身份——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缩影、作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调和中介、作为行为依托的载体和器具和作为工业时代的产品组合。通过追问这一边缘的建筑学科知识,本研究试图解读中国建筑中原生的现代性,也为西方主流现代运动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建筑论述提供反思。  相似文献   
9.
窦平平 《时代建筑》2015,(2):83-85,75,82
文章围绕三个议题,就当代建筑学语境下的蚕室建筑与9位观展嘉宾进行了讨论:如何看待蚕室建筑;蚕室建筑涉及建筑学本体的哪些问题;蚕室建筑对当代建筑实践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研讨嘉宾为冯果川、冯路、傅筱、郭屹民、李兴钢、刘克成、张雷、周凌、庄慎。  相似文献   
10.
当谈论"英国建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本文讨论的英国建筑,不等同于"建在英国的建筑"——建造的地点,或者是否被建成本身,都无法直接决定建筑的性质和价值;不等同于"英国建筑师的建筑"——建筑师的创作和实践受到其个人经历和职业生涯多方面的复杂影响,并不能单纯从其作品解读其本源文化;也不等同于"英国式的建筑"——式样,或者风格,在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符号化和规则化,更无法全面地反映地域的特征. 如画乡村 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将田园牧场搬上舞台.体育场中央大片的草场,自由自在的羊群,着实震惊了全世界.(图1)艺术指导丹尼·博伊尔(Danny Boyle)陈述道,此举的目的是展现"我们民族的形象".英国人的乡村情结由此可见一斑.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赞颂和自豪背后,是对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顽抗和批判.这使得英国出现了独具特色的乡村与城市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反转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