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武器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2D轴对称有限元法(FEA)模拟计算了弹性、理想弹塑性和幂指数应变强化弹塑性钢球与刚性平面碰撞.分析了影响柔度关系的各种因素.弹塑性碰撞的FEA结果说明塑性变形是导致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计算点接触碰撞恢复系数的一种理论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一种计算点接触正碰撞恢复系数的理论模型.模型描述了弹塑性点正碰撞的接触力和变形量、变形量和接触半径的关系.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FEA)及实验结果吻合.研究结果为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由摩擦环和缓冲簧组成的摩擦缓冲器的数学物理模型.重点分析了该类摩擦缓冲器的缓冲特性,研究结果对提高自动武器的设计质量,尤其是对射击频率有特殊要求的自动武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某型自动步枪击发机构击发过程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元方法(FEA)对莱型自动步枪击发机构点射的击发过程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了击发的力学过程,研究了击发过程中的击发能量损失,确定了保证高频点射第2发100%击发的击锤打击速度.当击锤的打击速度小于4.85 m/s时,不能100%击发,这与实验结果吻合.提出了一种采用底火壳变形能来计算击发能量的新方法,此方法简化了步枪击发机构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5.
贾智宏  葛藤  周克栋  袁安  马欣伟 《弹道学报》2007,19(3):73-75,79
采用动力学仿真方法研究了自动步枪双循环变射频发射技术,射频的数值仿真结果和测试结果符合一致,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建立了一种由摩擦环和缓冲簧组成的摩擦缓冲器的数学物理模型,对不同材料和对数所组成的摩擦缓冲器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摩擦缓冲器可有效降低步枪的射击频率.  相似文献   
6.
齿轮及齿轮箱噪声,振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程中,各种机床、车辆及其它许多机器都有齿轮、齿轮箱这类零部件。近年来,人们对这些零部件的噪声,振动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试图就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动态作一分析,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外对矩形声源辐射的声压级的计算已进行过研究,但只是推导了沿矩形面声源上某一顶点垂线上各点的声压级计算公式.实际的声源形状往往是千变万化,声压级的计算点,也往往是任意要求的.本文试图推导出一个适用于在任意形状平面声源的声场中、任意点处的声压级计算公式.并由此导出几种特殊形状面声源的声压级随距离而衰减的通解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钢球和刚性平面弹塑性正碰撞恢复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法(FEM)研究了理想弹性和分段线性/幂指数强化材料钢球与刚性平面的弹性和弹塑性正碰撞。弹性碰撞FEM计算结果和Hertz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弹性碰撞FEM计算结果说明波动效应在球体与刚性平面正碰撞中引起的能量损失可以忽略。弹塑性碰撞的FEM计算结果分别与Johnson和Thornton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弹塑性碰撞中,当碰撞速度大于临界速度时发生有限塑性变形,FEM计算结果表明恢复系数与[(v/vy)/(E*/σs)]-0.27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型纤维复合材料弯管缠绕机的设计,详细介绍了缠绕机的结构、组成和实现方式,并对控制系统中缠绕路径的设计和计算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弯管模往复摆动,供料系统的吐丝头绕管模旋转,形成缠绕运动,基本实现了测地环形缠绕和管壁厚度均匀.此型复合材料弯管缠绕机既实现了自动缠绕成型,又可以保证制品的质量,解决了复合材料弯管缠绕过程的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0.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藤  常江 《中外建筑》2009,(7):37-39
本文引入城市意象理论,通过其五要素分析徐州户部山依傍黄河、因山建宅等城市地理学上的特点;整合文脉的梳理作答这些城市现象形成的根源。文章旨在将当地居民记忆中的元素重新拼接,试探寻户部山古民居之原貌,并为其修复项目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