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7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苏州市枫桥工业园区非点源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州市枫桥工业园区湘江路段的14场有效降雨事件径流污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业区降雨径流水质较差,COD、SS、NH3-N、TN和TP的事件平均浓度(EMC)中值分别达到了119、188、2.30、6.35、0.80 mg/L,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V类水体标准;COD、SS、NH3-N、TN和TP的污染负荷分别为846、1 337、16、45、6 kg/(hm2·a),是国外工业用地的2~7倍,与我国其他类型用地相比,SS负荷高是其主要特点;该工业区雨水径流的初期效应不明显,且主要污染物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通过减少SS污染源来削减其他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2.
初期雨水调蓄池是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的主要措施.结合合肥市杏花排水系统调蓄池工程的初步设计,以InfoWorks CS排水管网水力模型为工具,探讨合理的调蓄池设计与运行参数,分析不同截流倍数与调蓄规模下溢流控制设施的长期运行效果.结果表明,该排水系统调蓄池合理的最高蓄满水位和开闸水位均为8.5 m;在现状2倍截流倍数下,调蓄池宜采用4~5 mm径流深度的容积;在有限范围内增加截流倍数对溢流污染削减效果的提高作用不显著;综合考虑系统运行效果和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推荐采用2倍截流倍数和较大的调蓄容积来达到溢流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力性能指数表征排水管网的服务性能,有助于提高排水管网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改造工程的费用效益.以合肥市老城区某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依靠管网水力模型提供计算手段,采用水力性能指数评价法详细考察了管段自身设计输水能力的不足和下游壅水作用对超载的贡献比例,确定了达标改造的重点管段.结果表明,翻排占系统总管长13.7%的管段,可使原有未达到规划标准的系统安全排放一年一遇的降雨产生的径流;与主要根据水头损失评价瓶颈管段的方法相比,优化方案可有效减少旧系统达标改造的工程量.  相似文献   
4.
暴雨的管理与控制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最佳管理实践(BMP)和低影响开发(LID)策略的提出,对于改变传统观念、建立新型的城市暴雨管理体系具有积极意义,但缺乏有效的设计与评估工具,制约了该理念的工程推广与应用。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支持开发的城市暴雨处理及分析集成模型系统(SUSTAIN),以ArcGIS为基础平台,综合应用了水文、水力和水质分析模型,可以对BMP和LID的措施类型、安置地点和实施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与评估,对于在我国开展暴雨管理措施的模型分析与设计评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合肥市BH排水系统为例,在利用InfoWorks CS软件建立并率定系统水力模型的基础上,对线内调蓄池的位置选择与容积初估、模型评估与修正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旨在提高系统排涝能力的线内调蓄合理方案。结果表明,在1年一遇设计暴雨条件下,设置线内调蓄后,洪峰流量由调蓄前的1.52 m3/s降到1.04 m3/s,洪峰出现时间延后约30 min,线内调蓄对调控区域的洪峰削减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已建系统的排涝标准。通过流速分布分析和评估,发现调蓄后系统内管道流速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可在降雨日保证不淤流速。以上研究可为采用线内调蓄提高已建排水管网排涝标准的方案规划与设计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管网水力模型的管道瓶颈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排水系统达标改造是我国城市排水管理面临的长期问题,管道性能的科学评价诊断是确定排水系统改造方案的前提.制订排水管网改造方案的传统方法为采用单一管段分析、逐根管线估算的方法,未能综合考虑系统运行的水力性能与实际状况.笔者结合上海市某排水系统改造工程的设计,以管网水力模型为工具,提出采用水力坡度比值法识别瓶颈管段,具体地确定了改造对象及改造工程的实施顺序.研究成果与分析方法对今后排水系统改造方案的决策与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排水管网性能评估体系,详细阐述了运用该体系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综合利用了在线监测和模拟计算技术,分别从局部管段和系统层面,对管网的水力状态、水力负荷、积水风险等服务性能进行研究诊断,以期掌握整个排水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实现优化管网运行、指导科学改造、保障排水安全的目的。结合实例进行了评估体系方法的应用实践,为监测模拟联合应用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借鉴,为城市排水系统性能评估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