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天际线被不间断地重新勾勒。一栋栋崭新的摩天楼拔地而起,超高层200~300 m的时代已被跨越,取而代之以崭新的400后甚至500后时代。在中国,超高层的建设热潮也已从上海、广州、深圳向天津、南京、长沙、武汉等城市蔓延,原本对城市天际线高度有较严格控制的北京市也禁不起诱惑,加入了超高层建设的行列,而这一切甚至可能只是超高层建筑更大范围曼延的预演而已。是高地价催生高容积率进而造就了起高层建设的温床,还是地方政府自我实现的政绩观拉高了城市天际线?我们无法给出统计学意义上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发出这样的疑问城市应该以何种方式长高呢?我生活的上海,是全国拥有高层、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城市。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层楼宇与它们脚下摩肩接踵的传统里弄戏剧化地并存着,在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进程加快推动了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二产"变"三产"迫使老旧工业逐渐走向衰退,工业遗存作为时代发展的遗留物,其功能及产业转型不仅有赖于工业遗存自身要素,也取决于当前城市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对工业遗存更新中依托原发工业产业的"工业+"及文化产业导入的"文化+"两种产业驱动模式的分析,结合首钢工业园区更新中的产业转型实践,阐述了在遗存更新中的"工业+"和"文化+"两种产业模式驱动下的园区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4.
对中国来说,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最基本单元和最贴近公众生活的“社会细胞”就是城市住宅建设。生态住宅设计与传统住宅设计的不同在于它在后者的基础上引入了环境与资源这两个重要的参数,从单纯以“功能一空间”为目标转变为“功能——空间”和“环境——资源”双重目标并重,要实现这两个目标的连接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重庆市出版社集资住宅楼的设计项目中,笔者结合重庆市自身的气候特点及建筑基地的特殊位置进行了一系列生态技术措施的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际汽车会展中心与上海国际汽车博物馆这对姊妹楼位于上海嘉定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的汽车主题公园内,是汽车城核心区的重要公共建筑。在2003年8月举行的国际邀请设计竞赛中.德国AR.D.D.(Architecture Design Development)设计机构(其前身为德国IFB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并获得会展中心项目的设计权。通过业主方与中德设计人员两年多的努力.这个上海世博集团2005年在建的最大规模展示建筑终于在2006年3月10日顺利竣工揭幕,并成功举办了上海第一届国际进口汽车博览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博物馆以及佛教建筑中的"借壳"现象的分析,以及比较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异同,探讨文化内外博弈在建筑"舶来品"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金珠  麻宁  王俊  薄宏涛  刘磊 《中外建筑》2022,(10):34-39+17
本文尝试借助场所精神理论,梳理首钢历史,总结激活记忆的关键触发点,以首钢六工汇地块为载体,探讨间接式的照明手法结合载体特征共同营造的夜景联想,实现区域文化软植入的可行性。旨在唤起人们对于夜景光环境,尤其是历史文化建筑中处于次级位置的载体照明设计的关注,弘扬低调内敛、充满多重意境的中式审美意趣在日常夜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上海郊区城市化示范城镇的安亭新镇是一次彻底的空间移植尝试。整个新镇的设计工作从城市设计构思到建筑方案以及景观规划等关键环节均由德国设计师完成,而其空间特征则表征出多元复合的城市设计手法在这一项目中的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9.
建设地点:浙江湖州建筑面积:23094m~2设计时间:2006—2008年建成时间:2010年行政中心主楼建筑面积为23 094.8m~2。南浔古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如何使南浔江南水乡文化与行政建筑开放庄重的气质完美结合,是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薄宏涛 《城市建筑》2011,(12):28-30
人与人、心灵与心灵、人与自然、心灵与自然,这些客体间的关系建构_r人类最本真质朴的哲学基石,没有什么可以超越。直接寻求基地的需求,直接表达人性的需求,这样的思维方式或许是更接近设计本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