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建筑科学   8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进军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1):1726-1729
在复兴大桥超高吨位灌注桩的静载试验,预应力混凝土反力装置替代了传统的钢梁反力系统。这套装置主要包括预应力锚桩、预应力承台与预应力反力梁。试验结果表明,直接获得超高吨位大直径嵌岩桩的极限承载力相当不易,而对这类问题预应力混凝土反力装置是值得考虑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桩基瞬态导纳动测法的原理,根据实践体会来探讨该法的误差来源,以及消减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应然之举,建立二级学院是混合所有制办学的重要探索。以江苏远洋学院为例,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办学在完善人才培养、提升办学活力、丰富教育资源上发挥出了独到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法制法规不完善、政策环境难形成、利益驱动机制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混合所有制办学活力需要注重政策导向,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产权定位;健全增长机制,关注利益驱动;组建混合所有制办学联盟,推进试点;制定扶持政策,激发地方政府和院校的改革动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随机有限元法的基本要领及其两种常用的方法--MonteCarlo法和一次摄动法,并通过它们在桁架结构中的应用说明二乾各自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管桩断裂的原因分析及纠直接桩法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造成混凝土管桩倾斜与断裂的主要原因为基坑边坡失稳或支护结构破坏、沉桩挤土效应以及挖土与堆土不当等。处理倾斜断裂的管桩的纠直接桩法的主要实施步骤可总结为斜桩纠直、缝隙闭合、填芯补强和质量检验,并得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通过一工程实例,说明该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植基瞬态导纳动测法的原理,比较了该法与传统稳态法的优缺点,然后探讨该法的误差来源,以及降低测试误差、提高测试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个利用模态分解和傅里叶变换求解不对称结构扭转耦合动力响应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实用简化方法,从而不仅使矩阵计算大大简化,计算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数值参数分析表明当地基土为软土,尤其是地基土剪切波波速低于1000m/s时,基础水平位移和摇摆幅度分别随结构质量与基础质量之比和结构高度与回转半径之比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对于地基土不是硬土,而且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刚度偏心距的结构,必须考虑扭转耦合的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桩底有限土层采用虚土桩模型情况下,对桩底沉渣对非均质土中桩的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将桩端正下方土体模拟为与桩端完全接触的虚土桩模型;然后,对桩侧土采用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并考虑其径向非均匀性,利用剪切复刚度传递的方法,递推得到了桩侧土作用在桩身的剪切复刚度,结合得到的剪切复刚度,利用阻抗函数递推方法,递推得到虚土桩顶部纵向振动复刚度,将其作为实际桩底的支撑刚度,求解桩顶频域和时域动力响应函数表达式;分析了桩底沉渣特性对桩的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桩底沉渣对桩基纵向振动响应影响的规律性。最后,利用本文解对工程桩低应变反射波法实测曲线进行了反演拟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吨位嵌岩短桩静载试验中锚桩抗拔力不足的情况,提出桩底锚杆法。此法是在锚桩底下的基岩中加设岩石锚杆,以共同承受上拔力。给出锚桩抗拔力验算方法和锚桩、锚杆施工的相关技术措施。工程实例说明桩底锚杆法在合适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许进军  史进 《工业建筑》2006,36(Z1):372-375
利用数值结果比较研究了包括加权法、目标规划法、θ-约束法和修正的游戏理论在内的几种多目标优化方法。探讨空间桁架多目标优化设计时各个目标函数的冲突性。采用一个评价函数来评判这些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的结果的优劣。修正的游戏理论和目标规划法给出的结果可以认为是在设计目标有冲突时适度平衡的最佳折衷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