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1.
选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样品,利用MiniLab微型混合流变仪,研究了SAN/HDPE,SAN/PP和SAN/LLDPE共混高聚物熔体不相容体系的平衡转矩随组成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与相容共混体系不同,不相容共混体系的平衡转矩不随组成单调的递增或递减,而呈现水平钝角型或者U型曲线变化。当两纯组分的流动性差异较大时其为水平钝角型曲线,相近时则为U型曲线。  相似文献   
2.
骑跨式高铁站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站型设计吸引着规划、建筑、铁道等多学科专家的目光,其优缺点引起了业界的广泛争论,一度被认为不宜选用~([1])。为明确骑跨式高铁站在中小城市中的推广价值,该文以选用骑跨式站型的典型案例——上饶站为例,从建筑师视角,对其可能的优缺点做评述检验和定量分析,确定若干积极和消极因子,结合使用后评价(POE)的方法,应用数理统计,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各因子权重。结果表明,优点因子的权重远大于缺点因子的权重,选用骑跨式高铁站对中小城市的发展利大于弊,该站型在设计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已持续研究多年的大型高铁客站使用后评价多以旅客为研究对象,对高频使用群体——车站员工和动车组司乘人员的关注度相对不足。文章选取长沙南站站房为典型评价客体,以两类高频使用者为控制变量进行满意度研究。在检验了问卷信效度的基础上,通过均值分析、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发现两类群体的主观评价在总体上和在多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车站员工的评价普遍低于动车组司乘人员,大型高铁客站特别是员工内部使用空间的设计优化已迫在眉睫。最后,总结问题突出的因子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将来的高铁客站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红砖文化是闽南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闽南当地对红色有着特殊的喜好,红色砖瓦被工匠们以巧妙的工艺用于传统建筑中。本文探析了红砖文化的根源背景,阐述了其特征,分析了其历史价值,并对如何保护闽南传统建筑、延续建筑文脉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5.
从全球范围来看,铁路旅客车站的基本人流模式可分为"等候式"和"通过式"。理论上说,"等候式"人流是在列车开行次数较少的情况下,传统的进站候车模式;"通过式"人流是在密集发车状态下,实现随到随走的"公交化"理想模式。因此,现有《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50226—2007)在总则中规定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①。人流模式为"通过式",关于高铁站的设计规范均以此为前提。为验证该规定的科学性,进行了相关调研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对我国高铁站而言,"通过式"人流的假设并不成立,我国高铁站仍应以"等候式"人流为基本设计出发点,现行设计规范亟待更正。  相似文献   
6.
从使用后评价的角度提出了大型交通枢纽建筑辅助空间的评价要素研究框架,并以广州南站的使用后评价为例,分析了国内大型交通枢纽建筑辅助空间设计的缺陷,指出加强辅助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意义与急迫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重庆西站是目前国内最新的特大型铁路客站,其设计吸取了前阶段大批新型铁路客站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多项改 进。研究旨在评价旅客对重庆西站建成环境的满意度,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构建评价层次模型,采用 AHP- 模糊综 合评价的方法,计算因子权重并确定隶属度等级。结果显示,重庆西站综合评价较为理想,部分改进性设计效果显著, 但仍有个别因子存在突出问题,如城市交通接驳问题、车库出入口、人性化设施等,亟待修正。文末,对以上问题因子 提出合理化建议,包括:客站规划时,应避免布置于不同行政区的接壤地带;特大型交通建筑应采用更宽松、更容错的 车库设计;增设碰头点、提高插头数量等。以具象化、落地性的评价结果,为铁路客站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