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5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渗流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水平井及直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两种常用布井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及Surfer制图软件制作出重力过程中泄油初期、高峰期及泄油后期不同泄油阶段蒸汽腔截面的温度场、压力场、剩余油饱和度场的场图,更直观、形象的描述了SAGD的蒸汽腔形成及扩展过程以及不同泄油阶段蒸汽腔形状及泄油机理,并对两种布井方式的重力泄油效果进行了比较,为SAGD技术的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省内某国道拓宽改造标段项目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影响路基拓宽改造的相关因素,并从新旧路基结合位置的不均匀沉降和开裂病害两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切实提升省内既有高等级公路路基拓宽改造的施工控制质量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检验桩的承载力,需要进行现场测试,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线法监测方式滑动测微计的原理及其在桩基测试中的应用。该方法可进行桩基的内部变形分布观测。工程实例表明,这种仪器是一种高精度、使用方便、在岩土工程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仪器。  相似文献   
4.
小洼油田洼38断块试验区蒸汽驱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洼油田洼38断块试验区经历12a的蒸汽吞吐开发后,已进入蒸汽驱试验阶段,在目前注采条件下,出现油层压力水平较低、油井产油量小、油汽比低等矛盾.在分析洼38断块东三段油层蒸汽驱先导性试验效果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主要注采参数,最大限度地改善其蒸汽驱开发效果.结果表明,注汽速度以100~120t/d为宜;采注比为1.2~1.3,井底蒸汽干度要求在50%以上;合理的注汽压力为7MPa左右,不宜超过9MPa,油井合理井底流压应为1MPa左右.与目前注采参数生产效果相比,应用优化的注采参数进行蒸汽驱生产20a,采出程度将增加5.46%,累积增油量为3.6×104t,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施工企业贯彻ISO9002质量保证标准,建立了完善质量体系,并使其持续有效运行,是企业赢得市场,促进自身发展增大的主要途径,且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局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体系,建立了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由于企业职工质量意识的提高,同时在贯标工作的各个阶段加强了不同层次职工的培训工作,严格内审,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从而使避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均有明  相似文献   
6.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对油藏及流体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对油藏及流体的适应性及范围进行了研究,给出了SAGD对原油粘度、油层水平渗透率、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油层埋藏深度的适应性界限,制作了累积油汽比及平均日产油量随上述因素变化的关系图版,并得出上述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式,进而得到三维关系曲面.利用这些图版和关系式可以对类似油藏SAGD的开发效果及适应性进行分析预测,为同类油藏开展SAGD技术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程设计研发需求,设计了一台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综合实验平台。借助实验平台,可以研发设计宽范围功率的电机驱动控制器,可以采用现代控制理论,编写先进控制算法程序,通过给电机加不同负载,对电机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等。该实验平台为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预先研究项目和研究生课题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相似文献   
8.
9.
基于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实践,对沥青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指出研究沥青面层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减少病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沥青混凝土抗渗试验中监测点的选择和参数的设置,详细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渗试验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渗能力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