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不同配比灰土试件进行掏土试验.在掏土孔到地基上表面距离不变的前提下,利用控制变量法、总结归纳法,分析灰土配比、孔径及孔间净距等因素对建筑物纠偏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在灰土垫层进行掏土纠偏的工程中采用掏土纠偏技术的关键参数,以指导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木材和钢材的有效组合,提高钢木组合梁的受弯性能,提出一种新型截面的T形钢-木组合梁,以T形钢腹板厚度、翼缘厚度、螺栓间距为参数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纯木梁为典型的脆性破坏,组合梁展现出较好的延性特征,钢材与木材可协调工作,木材可为钢腹板提供侧向约束,防止钢腹板过早屈服,同时钢翼缘板可进入抗拉屈服阶段,木梁顶也可达到抗压强度,充分发挥了各自材料的优良性能;组合梁较纯木梁相比,受弯承载力最小提高24.3%,最大提高91.5%;增加钢腹板厚度和翼缘厚度,可提高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和刚度,而增加螺栓间距,对组合梁受弯承载力和刚度影响不甚明显。组合梁达到极限荷载后仍可继续承载,具有良好的塑性特征和耗能性能。提出了弹性阶段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将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两者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依据复合材料内部纤维在基体内的排布规律及层合板铺层特性,基于多尺度方法,建立单层板和层合板代表性体积单元(RVE)模型,施加相应的边界条件,预测单层板的热膨胀系数和工程常数,进而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各向异性的等效热膨胀系数。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发现,基于正六边形单层板RVE模型预测的热膨胀系数,相比理论预测值,整体更接近实验值,其中预测的单向T300/5208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P75/934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C6000/Pi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横向热膨胀系数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分别只有3%、1%和2%;采用单层板RVE预测的单向ECR/Derakane 510C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工程常数与实验值最大相差7.5%;层合板RVE模型预测的正交AS4/8552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厚度方向的热膨胀系数与实验结果误差可以忽略,只有0.08%。最后以大型复合结构常用的正交铺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给出的单层板和层合板RVE模型预测了不同铺层复合材料烟道层合板的等效热膨胀系数,环向铺层比例对厚度方向的热膨胀系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对9块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分别进行了加固研究,其中2块作为未加固的对比板,4块作为单独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板,1块采用聚合物砂浆叠合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板,2块作为碳纤维布-聚合物砂浆复合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板。通过试验研究,研究了各种不同加固方式加固后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受力性能以及破坏形态,给出了碳纤维布-聚合物砂浆复合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公式,找出了其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型汽轮发电机基础运行安全性做出评价,以实际电厂汽轮发电机基础为背景进行10∶1的缩尺模型制作,并通过激振法对该模型进行结构动力特性测试以及模态分析,从而得到基础模型的自振频率、振型、阻尼比;通过LMS软件对上述参数进行分析,预测出模型的强迫振动反应,在启动过程中扰力点最大线位移23.4μm,在工作范围内最大线位移17.31μm。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汽轮发电机基础动力特性满足《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通过锤击法对模型的轴承座进行动刚度测试并进行分析,以较为严格的设计要求为标准,其结果表明该基础结构设计安全合理,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砖混结构住宅掏土纠偏工程实例,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1∶9,2∶8,3∶7灰土垫层的掏土过程,分析灰土配比、孔径及孔间净距等因素对建筑物纠偏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灰土垫层沉降量随着掏土孔的增大以及孔间净距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大跨空间结构需考虑行波效应的临界视波速,采用时程分析法对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几何尺寸的双层柱面网壳进行多视波速多点输入与一致输入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构间的地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任何视波速下的行波效应对横杆及腹杆无明显不利影响,对纵杆不利影响较大,且下弦纵杆内力普遍极小而上弦纵杆内力较大;支座间距的改变对行波效应有较小影响,而视波速对行波效应的影响与结构形式、结构几何尺寸等变量有关。可见,分析此类结构行波效应仅需针对上弦纵杆,而任一结构需考虑行波效应的临界视波速皆需单独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