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伴随着城市精细化开发的进程, 地下空间的建设成为城市拓展更新的重要 手段。但是城市地下空间具有无方位性的特 点,缺乏应有的自然要素进行方位识别。为了 缓解长时间处在地下空间环境中产生的不良 情绪,在地下建筑出入口的设计研究中引入 恢复性理论,以此沟通地上地下空间交流、 缓解不适感。实验以不同标高的重庆来福士 购物中心部分的出入口为调研案例,使用恢 复性知觉量表以及满意度评价对多种因素进 行筛选,分别对出入口的内部空间、中介过 渡空间以及外部空间进行恢复性影响因素分 析,共提炼出32个具体的影响地下建筑出入 口节点感知恢复性的关键要素。实验结果显 示:不同出入口空间的恢复性影响因素不同, 物理因素、自然因素及心理因素均对恢复性 有着显著影响,出入口内部空间的恢复性因 素主要为室内环境的声光热等物理因素,过渡空间更需注意不同因素的过渡设置,外部空间的恢复性效果最好,绿植等自然因素分布最多。 本实验研究可为地下建筑出入口的改良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2.
传统场镇是巴蜀地区代表性的农村人居聚落,乡土文化资源的丰富积淀使其成为宝贵的地域遗产,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利用将有利于地区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城镇历史景观"是较传统历史保护区更为系统的新型保护概念,强调历史城镇作为整体性文化景观遗产的平衡联动发展.在此理论视角下,本文对巴蜀传统场镇的遗产价值进行统筹梳理,建立"价值认知—保护利用"的遗产价值释放概念框架,包括研究学习、规划组织、活化更新的完整三阶段过程;并以四川元通古镇为例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传统历史村镇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下建筑中庭可诠释为社会交往场所与中心开放的“核心”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但其内部往往是多设计要素的叠合,由于缺乏量化数据作为支撑,致使设计者不知道哪些要素可优先促进地下建筑中庭品质的改善。故以地下建筑中庭作为研究对象,将IPA重要性-性能分析和KANO模型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联合评估中,在定量分析内部影响地下建筑中庭品质的各要素与主观使用感受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明确对地下建筑中庭品质形成不同影响的的三类要素,即基本型要素、重要性能型要素和魅力型要素。最后整合这三类要素及其实际表现,进一步确定地下建筑中庭优化路径,以期为市政资源优化配置及设计方案推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存量发展与精细化设计的背景下,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活力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不少既有地下公共空间环境使用状态不良及空间环境恶化等问题致使空间活力丧失。故将“活力提升”作为推动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再生的目标,对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尝试。通过专家和公众参与的调研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的初步研究,选取重庆3个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案例进行活力评价体系的检测与反馈,反映当前关注度高、矛盾突出的中心城区既有的地下公共空间问题,为活力提升设计策略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