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纳米硅溶胶浆液在深部裂隙岩体注浆应用方面的基本特性,揭示材料胶凝时间的温度响应,开展了加速剂对胶凝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胶凝时间随加速剂浓度及温度的增长呈指数降低,得到了与温度相关的硅溶胶浆液胶凝时间公式,进一步推导了实时稠度与实时渗透长度公式,并给出了硅溶胶浆液的裂隙注浆设计思路:可先确定纳米硅溶胶浆液及加速剂掺量,再确定目标渗透长度及地层条件,最后根据渗透长度公式调节注浆压力并确定注浆时间。  相似文献   
2.
新汶矿业集团公司良庄煤矿是1957年建矿的老矿井,现开采深度已延深至-750水平,有2采区、3采区、4采区、5采区、8采区、9采区6个采区,其中2采区、5采区、9采区为准备区,3采区、4采区、8采区为生产区。4采区位于-195水平与-350水平之间,其它各采区均在-350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3.
海相沉积土岩复合地层,其上部淤泥质土承载力低易变形,合理选择支护方式对此条件下深基坑工程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建筑物密集的区域,施工场地狭小,满足不了台阶式支护等对施工场地的要求,因此该文针对此种复杂地质条件,提出了多层支护结构的深基坑支护方式及其数值分析方法。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实现了多层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了采用不同支护结构时深基坑围护桩桩体挠曲位移、桩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变化规律。结合现场试验、监测数据研究了深基坑多层支护结构的变形特性和支护作用。与传统深基坑支护形式对比,多层支护结构能减少20%的锚索用量(密度上),优化了支护方式。研究成果对海相沉积土岩复合地层条件下的深基坑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富水砂性地层螺旋输送机喷涌、排渣不畅等难题,基于渣土改良剂的地层适应性规律研发新型化学改良剂并开展相关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聚合型泡沫剂可兼备发泡倍数与稳定性能,适当提高泡沫剂浓度Cf能够增大发泡倍率FER和半衰期HT.当cf>5%时,由于达到临界胶束浓度,FER和HT趋于最大值.透射电镜...  相似文献   
5.
新汶矿业集团良庄煤矿位于山东省新泰市境内,生产能力12Mt/a,现开采煤层为2层煤、4层煤、11层煤和13层煤,其中四采11层被列为瓦斯重点管理区。2003年9月,正在开采的41107回采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出现异常现象,最高浓度达9%。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认识试件尺寸与裂隙倾角对裂隙岩石损伤破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试件尺寸、不同裂隙倾角的光弹性单轴压缩试验。利用反射式光弹仪直观形象地记录试件损伤破坏全过程的彩色条纹变化,基于光学-应力定律计算得到裂隙岩石损伤破坏过程中试件表面的全场应力应变,分析岩石裂隙扩展失稳的尺寸效应及裂隙倾角对岩石强度及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裂隙岩石损伤—扩展—破坏的力学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裂隙岩石单轴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峰后软化阶段,残余阶段不明显;裂隙岩石峰前阶段的弹性模量随着试件高宽比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加而减小;单轴抗压强度随着高宽比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峰后的软化阶段受试件尺寸与裂隙倾角的共同影响,裂隙倾角与高宽比越大,岩石的破坏越具有突然性,即脆性越明显;岩石损失破坏时最大应变与应力分布在预制裂纹中心,损伤首先从预制裂纹处发生。随着加载的不断进行,最大应变与应力的位置转变为裂纹的两端,逐渐向平行于轴向加载方向发展直至试件端部。岩石损失破坏时,最大应变与应力分布在预制裂纹中心,损伤首先从预制裂纹处发生。随着加载的不断进行,最大应变与应力的位置转变到裂纹的两端,裂纹逐渐向平行于轴向加载方向发展直至试件端部。  相似文献   
7.
良庄煤矿在东21513运煤巷进行掘进时采用了EBJ-120TP型综掘机,该机设备自身要求外供水压不得大于3MPa,以致机组内喷降尘效果不理想,在巷道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过高。为了提高降尘效果,对EBJ-120TP综掘机的外喷雾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富水地层盾构同步注浆普通单液浆存在的易冲散、留存率低、凝结时间长、输送离析堵管等问题,依托长春地铁2号线西延线盾构隧道工程,开展富水地层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惰性充填材料配比与试验研究。为兼顾同步注浆管片壁后的高充填与浆液在管道中的高流动要求,选择低水泥、高骨料的惰性浆液,并研发一种同步注浆专用充填剂,能够有效减小浆液泌水和离析并加快凝结速度,提高壁后充填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浆液泌水率随充填剂掺量TIR的提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1h后泌水率曲线全部位于泌水合理区IV区的浆液满足工程要求。TIR=1.2%为最优掺入比,TIR过大会增加泌水,同时浆液流动性、凝结速度及早期强度也会得到一定的减弱。通过BC1201E型三维数字视频显微系统对不同龄期的试块进行细观分析,结果表明充填剂可提高浆液的均匀性,减小表面细小孔隙,更有利于管片壁后充填。另外新配比浆液保证现场工程盾构顺利通过风险源地段,最大地表沉降最终控制在12mm以内。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良庄矿业有限公司在综掘工作面中采用防尘措施及实施效果介绍,提出了综掘工作面综合防尘的成功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十三层采掘工作面的围岩与底板水释放热量状况、十三层固有的煤尘爆炸特性及自然发火特性,在通风管理及粉尘治理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通风与防尘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