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陕西神渭煤炭管道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首批高浓度气化水煤浆输送成功,标志着中浓度管输煤浆提浓至高浓度气化煤浆工艺成功实现工业化和产业化应用。作为中浓度煤浆脱水提浓工艺,运行过程可以借鉴传统的分级研磨煤浆提浓工艺,但在脱水煤水分控制、压滤煤制备煤浆浓度控制、浓缩池操作及后续水处理系统却有其独有的工艺控制要点。现对煤浆提浓运行情况进行总结说明,对后续工艺技术优化、相关规范确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不同扰动角速度高速射弹入水弹道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了解高速射弹入水运动情况,基于入水弹道学和超空泡流体动力理论,建立了弹体纵向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对弹体模型以不同扰动角速度入水的过程进行了弹道仿真,得到了弹体入水轨迹、速度、俯仰角和俯仰角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扰动角速度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尾拍次数的增加,弹体尾部浸入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大,尾拍所持续的时间也逐渐增长,尾拍后的俯仰角速度随尾拍次数的增加先变大,然后增幅逐渐减小,或者俯仰角速度随尾拍次数的增加变大后略微减小,扰动角速度越大,相同时间内弹体发生尾拍的次数就越多,尾拍发生的就越早,弹体在空泡腔内运行的时间就越短.  相似文献   
3.
该文阐述了改进加强型长螺旋压灌成桩工艺在全岩地层中的应用,比较分析3种可行成桩工艺的优缺点,确定采用改进加强型长螺旋钻孔压灌桩作为成桩工艺,介绍了钻机技术改进方法和手段,通过合理组织安排成孔及压灌混凝土施工顺序,解决了成桩过程中的潜在问题,拓展了长螺旋压灌工艺应用范围,此外,经实践总结,说明了应用工艺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图像采集是获取图像信息的主要来源,以往图像采集处理需要高速、高性能处理器完成,低端单片机很难实时采集处理图像。文章以Cortex M3架构的ARM(STM32F103VCT6)和CPLD(EPM240T100)作为核心,加上OV5640自动对焦摄像头设计了一款数字图像采集处理系统。采用CPLD高速采集图形,以及图像预处理,这样降低了后面处理器标准,使得低端单片机也能够处理数字图像。单片机与CPLD采用SPI总线传输数据,图像采集和处理同时进行,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图像经过数字化处理,在液晶屏上显示,也可以存储在SD卡或无线传输到计算机以及手机上。系统设计了GPS系统,自动将拍摄的地点、经纬度(GPS信息)和时间整合,作为照片和图像数字资料。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照片能够呈现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某矿山井下复杂空区群对周边地质体环境的影响, 根据现场空区实测数据, 采用多款工程应用软件相结合的方式, 精确建立了计算区域的数值计算网格模型,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区域内地表存在两个不同幅值的沉降中心, 但空区对地表环境影响不明显。空区的形成扰动了地质体内部环境, 造成空区周边围岩局部区域位移增加以及应力集中, 但应力峰值远小于围岩的极限强度。空区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现有地应力及空区赋存条件下, 下部中段空区对上部中段空区周边围岩应力分布影响很小, 但对位移的分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落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为原型,运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深入分析深孔诱导崩落开采过程中人工顶板和上、下盘围岩力学演化规律。试验在自行设计的BLES双向加载岩体开挖模拟试验台上,模拟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落充填采矿法的8个开采步骤。试验结果表明:(1) 在开挖1#,2#凿岩硐室以及切割拉底时,上、下盘围岩应力和位移都呈缓慢增加的趋势,而人工顶板中部应力值逐渐减小,处于受拉状态。开挖V型堑沟、诱导崩落矿体时,上盘围岩和下盘围岩应力值随开挖步骤急剧增加。上、下盘围岩底部和人工顶板的左端应力值分别达到初始应力的2.2,2.14和2.53倍,应力集中现象明显。(2) 开挖完成后,人工顶板和上、下盘围岩最大沉降量分别为8.6,6.5和2.8 cm,满足矿山安全要求。上盘围岩的变形明显大于下盘围岩的变形,且有整体移动现象。(3) 构筑9 m厚的人工顶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出现破裂等破坏现象,实现采矿环境再造,同时确保试验采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