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多数建筑设计偏重以型体求新 ,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建筑外观细部设计 ,从而造成建筑外观缺乏耐人寻味的精致品质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 ,试图通过在实际项目设计过程中 ,尝试注重立面材料、构件及其构造的设计探索 ,分析并讨论以建筑立面细部设计体现建筑外观“精致性”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
"两甩袖"院落的当代传承--冀南民居模式的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城市住居“同质”现象日益加剧。如何挖掘传统民居富有人文内涵的住居空间形态,使之适应现代生活模式并保持地方特色,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对传统“两甩袖”院落式民居现实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剖析并提出了适应当代城市发展的院落住宅设计理念,阐述了传统民居模式在我国当代住居中的传承价值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绿色浪漫曲——评上海市曲阳居住区城市公共绿地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峻弘  周凡 《工业建筑》2001,31(5):82-83
分析了上海曲阳居住区公共绿地规划 ,总结其点、线、面结合的绿地规划结构 ,探讨城市居住区公共绿地规划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张相文故居的建筑及景观规划创作实践的论述,在名人故居的整体环境和建筑形态精神意义创建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旨在赋予纪念性建筑更多的精神内涵,形成具有独特地域人文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5.
郝峻弘  周凡 《工业建筑》2005,35(6):98-100
继承中国传统民居中深厚的人文内涵,沿袭发展其丰富的空间形态,保护地方传统特色,并使之适应现代居住生活模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通过对传统“两甩袖”院落式民居现实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剖析,并阐述了传统民居模式在我国当代住居中的传承价值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准确定位是该设计出发点,规划构思,以广场双重性质为依托,结合城市历史化传统与时代精神,创造城市新景观。合,并形成自身特色,融入城市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7.
韩晓峰  郝峻弘 《新建筑》2015,(2):113-117
根据木材在当代与传统时期不同的特征,讨论当代新的木材性能和新的节点连接方式钢木连接对木建筑结构形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优秀的实际案例,重点剖析当代六种木建筑结构体系,它们依次为层级化木结构体系、层叠出挑支撑的木结构体系、杠梁木结构体系、木杆与钢索复合结构体系、木杆与钢节点复合网架穹顶体系、非线性木结构体系,由此总结出不同类型结构系统的木建筑呈现的空间与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8.
郝峻弘  周凡 《工业建筑》2003,33(7):87-88
邯郸市丛台广场设计以准确的定位为出发点 ,总体规划大手笔 ,注重城市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并形成自身特色 ,融入城市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错位作为一种造型设计手法,具体表现为构图错位和形象错位.根据错位的概念及其特征,在建筑实例分析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其可操作的手法,如变位法、变向法、完全错位、拼贴式、并置式等式多种错位设计手法.以期为今后的建筑创作和设计教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