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9,9-二己基-2,7-二溴芴、9,9-二辛基-2,7-二溴芴、硼酸三亚甲酯为原料一锅法合成了9,9-二己基芴-2,7-二硼酸二(1,3-丙二醇)酯、9,9-二辛基芴-2,7-二硼酸二(1,3-丙二醇)酯,收率分别为80.5%,78.4%;同时采用该法合成了其他8个芳基硼酸(1,3-丙二醇)酯,收率80%~91%。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芴基锂、二氯二甲基硅烷和环戊二烯基钠为原料,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合成了茂锆催化剂[(C_(13)H_8)Si(CH_3)_2(C_5H_5)]ZrCl_2,总收率51%。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经甲基铝氧烷活化,该化合物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反应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每1 mol Zr)常压下可以达到10~3g/h,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1.0×10~4。  相似文献   
3.
废旧聚苯乙烯塑料裂解制备苯乙烯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聚苯乙烯塑料(PS)催化裂解制备苯乙烯的方法进行研究, 对聚苯乙烯热裂解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考察了不同催化条件对聚苯乙烯裂解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合成了含膦配体双二苯基膦甲烷(dppm)及其铜(Ⅰ)配合物[Cu2(dppm)2(NO3)2],[Cu(dppm)Br]3,[Cu2(dppm)2(SO4)],[Cu(dppm)(HCOO)]2和[Cu(dppm)(CH3COO)]2;并经紫外、红外、拉曼、荧光光谱等物理化学方法表征了[Cu(dppm)Br]3和[Cu2(dppm)2(NO3)2]的结构与性质.结果表明:1)含dppm的铜配合物红外光谱具有dppm的特征吸收.2)该类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是由配体dppm的吸收造成的,而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3)利用拉曼光谱测出[Cu(dppm)Br],中存在Cu-Cu金属键,而[Cu2(dppm)2(NO3)2]没有.4)该类配合物具有重要的荧光性质,其中[Cu2(dppm)2(NO3)2]和[Cu(dppm)Br],的最大荧光波长分别为470nm和510nm.  相似文献   
5.
以卤代芳基乙酸为原料,氯化亚砜为试剂完成与苯的傅-克酰基化反应,再用二甲基亚砚在酸性条件下氧化C—H键获得高活性的双羰基中间体,进而与氨基环合构筑C—N键,最后硼酸取代,制得目标产物芳基含氮杂环硼酸酯。采用液相色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对目标产物结构及纯度进行了分析。氧化反应阶段的适宜反应条件为:氢溴酸、二甲基亚砜与中间产物的摩尔比5∶2∶1、反应温度100~105℃,总收率可达70%以上,目的产物纯度大于90%。  相似文献   
6.
以6-羟基-2-萘甲酸和对位烷基取代苯酚为原料,合成了4种新型萘基偶合剂6-羟基-2-萘甲酸(4-烷基)苯酯,优化了合成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其最佳合成条件为:以甲苯为溶剂,三氯化磷为脱水剂,醇酸摩尔比为1.2∶1,脱水剂用量为原料酸的34%~37%(摩尔分数),加热回流5h,收率60%~90%。通过元素分析、NMR、质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感光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6-羟基-2-萘甲酸(4-丙基苯)酯是一种较理想的偶合剂。  相似文献   
7.
以细菌发酵透明质酸(HA)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采用二乙烯基砜(DVS)交联剂制备DVS-HA凝胶,为去除未反应的交联剂进行多方案实验,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凝胶中残留交联剂含量,以期获得较优工艺方案,为进一步开发HA临床应用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路工程也在不断加快了发展的脚步。路面基层是公路施工的基础和核心建设,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目前公路建设的现状,路面基层施工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公路主要是水泥路和沥青路,随着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路面基层造成损害。因此,路面基层施工控制在公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公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的介绍,分析了公路工程的施工要点,旨在提升路面基层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合成了含膦配体双二苯基膦甲烷(dppm)及其铜(Ⅰ)配合物[Cu2(dppm)2(NO3)2],[Cu(dppm)Br]3,[Cu2(dppm)2(SO4)],[Cu(dppm)(HCOO)]2和[Cu(dppm)(CH3COO)]2;并经紫外、红外、拉曼、荧光光谱等物理化学方法表征了[Cu(dppm)Br]3和[Cu2(dppm)2(NO3)2]的结构与性质.结果表明:1)含dppm的铜配合物红外光谱具有dppm的特征吸收.2)该类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是由配体dppm的吸收造成的,而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3)利用拉曼光谱测出[Cu(dppm)Br]3中存在Cu-Cu金属键,而[Cu2(dppm)2(NO3)2]没有.4)该类配合物具有重要的荧光性质,其中[Cu2(dppm)2(NO3)2]和[Cu(dppm)Br]3的最大荧光波长分别为470 nm和510 nm.  相似文献   
10.
氯化钙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水氯化钙为催化剂,研究了冰乙酸、异戊醇酯化反应,考察了CaC l2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效果,同时与浓硫酸催化效果作比较,设计实验对无水氯化钙催化酯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分别得到了24 mL乙酸-18 mL异戊醇-3 g氯化钙、24 mL乙酸-3 g氯化钙和18 mL异戊醇-3 g氯化钙3种反应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并以强酸消除实验验证催化酯化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3 g氯化钙与4 mL浓硫酸催化酯化反应得到的产率分别为71.5%和73.6%,催化效果相当,催化机理相同,确认在反应液中形成了强酸性配合物H[CaC l2(CH3COO)],该配合物提供的强酸性是催化酯化反应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