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受到当今全球性生态和经济的挑战,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的建筑结构设计概念再次变得愈发重要。此外,个性化的要求、人口结构的变化、民族的多样化以及向灵活工作方式的过渡也激发了对适应性住房需求的日益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灵活住宅的范围在欧洲显著扩大,并产生了多种类型:从功能开放的楼层平面、活动墙体的楼层平面以及各种组合类型,到前卫的空间场景、实验性高科技适应结构以及开放功能计划的建筑类型。建立起一种实现灵活性之方法的框架,并介绍了几个具有创新性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组屋规划设计的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菂  杨靖  张嵩 《华中建筑》2008,26(7):4-8
该文主要从规划先行整体系统、分级配套公共设施、适度的人车分行以及生态的居住环境等几方面分析与总结了新加坡组屋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在保证日照、通风和绿化的前提下,通过高层高密度、围合布局方式、多层次复合户外空间以及土地功能混合等节地策略,指出合理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容积率指标,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并有助于人居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王正  郭菂 《南方建筑》2005,(3):15-17
住房商品化导致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内部的变革,市场条件下的住区开发和设计的运作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从当前的住区开发模式入手,分析了设计在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就当前设计操作的特点和趋势,探讨了住区设计与开发之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鑫  郭菂 《建筑技艺》2022,(2):69-73
选取中国五大建筑气候分区的40座典型传统合院式民居,通过构建空间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空间模式的气候适应性.结果显示,传统合院式民居空间组织因素受气候影响较大,空间形态其次,空间界面较少受气候影响,而且在众多地域气候影响因子中,冬季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平均湿度和夏季平均风速对民居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郭菂 《时代建筑》2005,(1):158-158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建筑界的现实状部从某种角度上看与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有许多相似的地主。当时困扰着近代建筑师的问题今天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我们仍然在努力寻找一种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研究近代建筑师面对传统与现代的挑战所做出的种种尝试,总结其中的正反经验才识,无疑将会对当前的建筑创作提供帮助。中国近代的建筑活动是复杂多样的,中与西,新与旧,民族化与现代化相互交织、碰撞。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先尝试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现代化建筑史上,最先尝试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是外国人。其中,毕业于耶鲁大学的Henry Killam Murphy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但由于种种原因,Murphy一直被国内外的建筑史学家忽略,我们对这位以复兴中国建筑传统为使命的美国建筑师知之甚少。Jeffery W.Cody博士的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在东西文化冲突的环境中Murphy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7.
贾亭立  郭菂 《建筑学报》2020,(2):102-107
北京传统住区经过历史发展,在应对气候影响尤其是冬季保暖方面,经验独到。以北京东四头条至十条传统住区为例,基于实地调研,从多层级与交叉的角度,探讨高效的保暖系统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设计建立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程实际案例,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对其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并且对其进行直接成本分析,达到了节约工程成本的效果。同时提出结构优化不仅仅要从细节入手,更应抓住优化整体结构方案这一主线,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2年至2009年南京市保障性住房供给的空间特征及其与低收入群体居住空间、大规模拆迁安置等相互关系的分析,本文初步探究了保障性住房在空间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远离就业、交通不便、服务设施差以及居住分异现象等,并从城市规划角度就相关空间发展政策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今后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香港公屋、新加坡组屋户外环境的特点,分析了在土地与资金有限、住宅高密度发展情况下如何实现户外环境的休憩交往、景观和生态三大功能。探讨了从强调环境功能,注重均好性,户外空间形式多样化,重视维护管理等几个方面优化我国经济适用房小区的户外环境,旨在集约使用珍贵国土资源的同时有效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