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康熙《万寿盛典图》为对象,结合乾隆《京城全图》对所绘街道场景进行转译,解析清代北京城街道活动空间,发掘中国古代街道空间的内涵特征。结果表明:康熙《万寿盛典图》所描绘的清代北京城街道场景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其次,街道活动空间包含围合式、开放式、沿街式的形态类型,空间相对独立,实质性质与"广场"相似,串联分布,在街道上具有连贯性;最后指出,由于街道上的公共活动使得街道形态由线性空间发展为树状空间,形成富有变化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阴劼  杨雯  孔中华 《规划师》2015,(1):90-94
传统村落具有规模较小、景观点数量众多且分散、景观层次丰富和生产与生活性路网发达的特点。采取微观视角下的观景路线选线方法,在已有路网基础上提取最佳观景路线对于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之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探索基于Arc GIS的空间视域选线方法:首先,通过要素提取分析和对象特征分析,建立要素数据库、界定景观的观赏效果,以景观数量多且质量好的点为最佳观景点;其次,综合利用Arc GIS表面、三维、缓冲分析工具在生产与生活性道路上分析各观景点的景观数量和质量,判断最佳观景点;最后,利用网络分析工具选取最佳观景路线。最佳观景点及最佳观景路线的选择有利于优化村落游赏规划、调整遗产保护范围,为遗产区管理和遗产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方志城池图为对象、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古代城市意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可分为内外均衡型、外向型和内向型,3个类型的城市意象均以城内为主、城外为辅,共性大于差异性。其次,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受地理环境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空间差异。第三,中国古代城市意象随时间推移发生动态变化,在清代呈现出中期外向型、晚期内向型两个较为明显的历史演变趋势。最后,指出中国古代城市整体意象体现的是"城乡融合"的传统社会空间秩序,表达的是中国古代理想的城市观。  相似文献   
4.
以GB/T15608-1995《中国颜色体系》和《中国建筑色卡》为基本研究工具,采用定量(色彩量化分析)为主、定性(色彩图谱归纳)为辅的思路,调查与分析深南大道的城市色彩基本状况,讨论了建筑材质、使用功能、区位等因素对城市色彩环境的影响。通过以上实证研究过程,本文总结了城市色彩调查与定量分析的关键方法,为科学开展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色彩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阴劼  司南  张文佳 《城市规划》2021,45(1):39-45
从新马克思主义租隙理论出发,构建中国模式城市更新的分析框架。以深圳为例,发现土地性质和实施主体对租隙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正规用地和非国企主导的更新中租隙的变化规律更符合自由市场理论;在非正规用地和国企主导的更新中,政府的影响更显著。通过政府与国企之间的内部协调与外部平衡机制,国有企业可以承担在一定区位上的租隙损失,帮助政府实现所需要的城市更新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