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建筑科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砂砾填筑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至邓州(省界)高速公路65%的路段位于中等膨胀土区域,而近距离内却没有适合的非膨胀土填筑材料.经论证,以砂砾作为路基填筑材料,采用土包砂砾的设计方案.文章对砂砾填筑路基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结合子洲至靖边高速公路4个合同段的低液限粉土,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广泛存在的低液限粉土的压实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该地区的低液限粉土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取得了基本的研究参数.其次,研究了低液限粉土的静力压实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基于长期稳定性的考虑,测定分析了CBR值,提出了考虑CBR值的低液限粉土的压实标准.  相似文献   
3.
美国公路水泥混凝土再生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水泥混凝土再生利用是一项既有经济优势 ,又具有环保优势的新技术 ,公路水泥混凝土再生利用主要从现场再生技术过程和料厂再生技术过程两个方面研究 ,美国在实验室和现场作了大量试验 ,在许多州进行了开发利用 ,已取得大量成就。可以预言 ,公路水泥混凝土再生利用引起明显的优势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较大幅度提高沥青高低温性能和疲劳寿命,向基质沥青中添加纳米石墨烯微片(GNPs)和橡胶粉外掺剂,通过高速剪切机制备石墨烯微片/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利用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及延度试验,分析GNPs和橡胶粉的不同掺量对基质沥青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确定GNPs/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佳复合掺量,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抗永久变形能力,提高道路使用寿命。研究结果表明:橡胶粉掺量为18%时,针入度呈下降趋势,GNPs掺量为0.05%时,针入度数值达到最低;GNPs掺量为0.05%时,软化点达到峰值;在橡胶粉掺量18%、GNPs掺量为0.03%~0.05%时,延度增长的幅度最大。因此,本试验得到的橡胶粉与GNPs最佳掺量分别为18%与0.05%,此时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和评价ATB联结层的路用性能,结合济焦高速沥青路面ATB联结层,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首先根据气候分区确定了ATB联结层的配合比,然后通过车辙试验、单轴静载试验研究ATB联结层的高温稳定性,通过弯曲蠕变试验和小梁低温弯拉强度试验分析ATB联结层的低温抗裂性,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ATB联结层的水稳定性,通过重复弯曲疲劳试验和劈裂疲劳试验分析ATB联结层的抗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沥青用量和减小空隙率可有效提高ATB联结层的低温抗裂性能;推荐采用冻融劈裂试验评价ATB联结层的水稳定性,ATB联结层水稳定性最佳的沥青用量范围3.9%~4.2%;ATB联结层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永久变形能力,在综合考虑疲劳性能和水稳定性能时,ATB联结层沥青用量范围是3.9%~4.2%.  相似文献   
6.
通过SFRC在公路及桥梁工程应用的工程实例分析,剖析了SFRC应用在道路及桥梁工程中的 优、缺点,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抗折、抗裂、抗渗、抗疲劳等许多性能优良的新型混凝土材料.本文从试验、应用出发简要介绍钢纤维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表现出的优良性能,可以预言,钢纤维凝土因其优良的性能,将用于越来越广泛的道路工程中取得越来越广泛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在桥梁工程逐孔施工过程中,体系将发生由简支梁状态到连续梁状态,由悬臂梁到连续梁,由少跨连续梁逐孔延伸到所要求的体系三种转换,同时结构计算图式和内力也发生变化。施工阶段的内力计算不仅考虑逐段施工梁的自重,预加应力,模板支架的支点压力,以及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同时还应考虑施工程序,施工中的支座位移、支座偏差和预拱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普通混凝土桥面和汽车通行频率较高的国道桥面运行中发生的一些混凝土裂缝、破碎、脱落和凹面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桥面往来的平稳行驶 ,往往需要及时抢修 ,我们研究的超快硬超短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轻、强、巧、薄的抢修桥面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大量研究文献基础上,采用多种原材料和多种配合比,分别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定强度,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且从强度形成机理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二灰混合料强度形成规律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