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10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城市街道中人群活动密集,其空气质量问题值得关注。为解决街道峡谷内颗粒污染物难以扩散的问题,探究垂直绿化净化街道峡谷空气的能力和策略。【方法】以垂直绿化的滞尘效应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实测、正交实验结合计算机软件数值模拟等方法,定量探讨垂直绿化在街道峡谷形态、相对风向、布局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滞尘效应,并比较各因素的影响强弱。【结果】1)街道峡谷宽度、布局方式与水平向布置密度对垂直绿化滞尘效应影响最强。2)垂直绿化更适宜布置在道路较窄的城市支路以及迎风时长较多的建筑立面。【结论】得出滞尘效应最优的因素水平组合,总结出垂直绿化滞尘效应最佳的设计策略与滞尘能力模型,并评估垂直绿化在武汉市的滞尘潜力,为垂直绿化在街道峡谷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细颗粒物PM_(2.5)引起的空气质量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垂直绿化有较好的细颗粒物沉降效果,有望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办法。用ENVI-me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峡谷街道宽高比、不同垂直绿化布置方式,进行多工况的比较分析,总结垂直绿化对PM_(2.5)影响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垂直绿化对PM_(2.5)的影响有两种,移除颗粒物和影响颗粒物分布,分别对应垂直绿化滞尘量、PM_(2.5)浓度改变量;街道宽度保持不变时,垂直绿化作为建筑外表皮能有效降低PM_(2.5)浓度;垂直绿化滞尘量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现场实测调查鄂西南传统干栏式民居室内热舒适水平,首次构建居民的热舒适模型。研究分冬夏两季进行,对208户民居进行热环境参数实测、387位居民的主观热感觉进行问卷调查,再用回归方程进行大量数据分析,确立其热舒适阈值为:夏季热中性温度为26.0℃,可接受的温度范围是22.2~29.7℃;冬季热中性温度为13.2℃,可接受的温度范围是8.1~18.4℃。按此值选取两户典型传统民居进行热环境评价,发现夏季室内热环境较舒适,冬季室内热环境较差;进而提出当地传统民居的优化重点是冬季保温,适当兼顾夏季防热。最后结合当地乡村住宅的现状,分析适宜的热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1前言在平原地区兴建的中小型船闸工作闸门常用的型式有人字闸门和平板横移闸门。人字门启闭灵活、方便,但制造。安装较复杂,维修不便,不能动水启闭,且还有一个难以克服的缺点是不能承受双向水头,这对于处在河网地区承受双向水头的船闸应用带来诸多问题,要么在闸首设置一对反向的一高一矮的人字门,矮的门项反向水头;要么在闸首加设一道平板闸门承受反向水头,这样必使闸首结构布置复杂,增大工程造价,并且管理运用不便。平板横移门可克服人字门的缺点,但门叶自重较大,采用移动式启闭机容量大,耗能高,启闭也不够灵活,止水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探讨大舍新作——武汉琴台美术馆的建筑设计,首先根据琴台美术馆现场观感和建筑师柳亦春的访谈要点,言及“废墟感”与建筑本质;然后分析建筑外观的山水特性给城市带来的贡献,以类自然空间、现代有机空间、神性空间为三个切入点对建筑空间进行深度论述;最后从四种东方“观”法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建筑体验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危害较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广泛、释放持久.大量研究已证明植物盆栽对室内空气的净化能力,而植物活墙相比盆栽,既节约空间,又可以产生更高效、安全的空气净化效果.文章调查了武汉市多个植物活墙实例,总结了植物活墙的构造类型和空间意义,再通过实测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了活墙...  相似文献   
7.
南海市官山水船闸枢纽工程由排水闸和船闸组成,排水闸总净宽为36m,闸底板标高-2.50m,闸项标高9.00m,设计水头5.96m。船闸V级,闸首宽12m,船室长100m,受场地限制以及便于检修闸门尺寸的统一,设计确定水闸单孔宽取与船闸闸首同宽,即为12m,水闸共三孔,对于这样单孔宽较大的三孔水闸,如何合理地选定闸室结构型式是水闸设计中值得探讨的问题。1闸室结构布置型式比较三孔水闸如采用分离的U型结构,则不但缝墩增多,施工麻烦,且边孔闸室的双向稳定难以满足,故舍弃此方案。可供选择的布置方案是底板与闸墩联成整体的“UU”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从SARS到COVID-19,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持续加剧。新冠疫情让居家隔离成为应对疫情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更多时间的居家生活,凸显了住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针对住区及住宅对于应对疫情传播的重要性及其薄弱环节,文章基于“防疫住宅”理念,从中国传统健康观出发,通过分析住宅预防病毒传播和改善身心健康的途径,分别从住区、楼栋和家居层面提出防疫对策。研究关注点从具体技术手段逐渐上升到对“气”和“阳”的传统居住哲学思考,研究思想经历了“术—道”的过程,研究方法则遵循区别于循证设计的体验—回溯经典—定性—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9.
构建一个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成 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建筑 环境微生物学(microbiolog 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就是通过研究建筑环境中的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通过设计改善微生物 群落质量,使其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运用文 献综述法和比较分析归纳法,对近年来国 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情况进行综 述,指出建筑环境对微生物组成与分布的 影响路径和建筑环境微生物学未来发展的 三个方向:一、探索环境微生物对建筑与城 市环境健康的影响机制;二、研究建筑和城 市居住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分布的时空特征, 建立环境微生物维度的建筑分类体系;三、 提供使用者在建筑室内环境中的健康“路线 图”,从而通过调控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素, 降低和控制使用者的健康风险。得出以下 结论:当前研究存在深度不够、侧重于环境 数据分析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薄弱等问题,最终未来的研究将呈现出从定性分析向定量模拟方 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建筑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使得长期居家隔离更凸显了建筑环境对人体生理、心理及社会健康的影响,建筑领域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改善建筑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随着对健康概念理解的逐步深入,缺乏从整体视角对健康建筑的演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述。通过使用CiteSpace等分析软件对国内外健康建筑相关文献及研究结果进行统计,从文献的分布、演变、热点等方面展开科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2015年-2020年国内外针对健康建筑的发文年度总量分别增长42%和37%;(2)有关健康建筑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污染评估方面,而国内则集中于分析制定健康住宅和评价标准;(3)健康建筑的研究热点可归纳为针对地域性需求、社会问题、影响因素,绿色建筑健康性四个方面。未来可进一步基于地域特征进行溯因解释研究,并从统筹整体观角度解析动态机制,研究基于使用者行为的人因交互机制,以及基于循证的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与评价。成果可为健康建筑相关研究方向和实践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