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8篇
  2019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靳铭宇 《世界建筑》2011,(7):118-121
本文回顾了游牧空间的思想来源。阐述了其特征与内涵。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理论的社会性。在城市空间上的表现。最终将其扣展到当今建筑。尤其是数字建筑领域,对建筑学学科的空间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靳铭宇 《华中建筑》2008,26(1):83-84
该文系统地阐述了Autodesk Revit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指出Revit越来越受到国内建筑师青睐的主要原因,是基于IFc标准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设计上的优势及其在国内的大力推广,文章最后进一步阐明了Revit在使用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靳铭宇 《世界建筑》2011,(10):126-128
在埃琳娜·曼费尔迪尼(Etena Manferdini)的工作室中.学生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3种不同的参与方式为:第一种是由指导老师主控.主导思想和设计方式都由老师决定.体现为个人化作品.而学生的参与方式是协助老师完成最终结果。这种方式往往能够使得最终结果具有相当的深度,以至于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全球智能化、数字化趋势将建筑设计推向了理性化与科学化。而建筑设计作为一门复杂的人性化学科,大多数理论是经验的、感性的认知,而没有实际可靠的科学依据。空间知觉作为一种心理学感受,往往过于抽象而不能直接指导建筑设计,文章通过将现有的经典空间知觉理论以函数的方式数字化,应用这种更加理性的方法量化城市广场空间中影响人的空间知觉的空间属性与环境因素,然后基于现有理论对量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进行人流可视化模拟,得出可以反映人流趋势的图像,从而更加科学、理性、直观地阐述人在该环境下的空间知觉及行为方式。一方面可以在设计初期阶段确定空间热点、人流动向等设计要素,为设计提供思路并指导设计;另一方面可以检验设计成果,进行设计评价并优化设计,同时为智能化建造提供思路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5位学生"非线性建筑设计"技术路线的解析,试图说明过程设计是设计结果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地域民居建筑形式进行分析,从比较现留存的地域民居建筑的外立面所呈现出与传统建筑形式的差别进行论述,得出了在安徽省黄山市汤口镇坞泥关所留存的传统民居的样式与传统徽派建筑样式产生差别的原因以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环境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日本优秀的建筑设计团队:前田事务所(Maeda Atelier)进行分析,从该事务所的基本信息以及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介绍论述,将前田事务所的优秀设计案例及设计思想介绍给更多建筑从业者与学习者。  相似文献   
8.
靳铭宇 《世界建筑》2009,(8):106-108
本文对格雷格·林恩的几个关键思想进行了评述,如泡状物、褶子、游牧、拓扑,进一步分析其理论来源,最后介绍了林恩最近的一个作品:再生玩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