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街道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性街道既是居民日常出行的通行路径,更是邻里居民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街道环境的评价与优化设计对于提升住区的服务性能、改善邻里生活环境品质、促进日常交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城市生活性街道和具有长期生活体验的住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大数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提取、量化街道物质环境要素和居民的日常需求和行为信息,并基于获取的数据探寻了影响居民环境需求和街道活力的建成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背景下,轨交枢纽站域步行系统面临转型重构问题,一些亚洲高密度城市的发展模式可资借鉴。大阪梅田枢纽、香港中环枢纽和新加坡政府大厦枢纽分别代表了站城一体、广域互联和活力导向的步行系统发展模式。通过系统归纳与比较分析,它们在结构、功能和品质层面上体现出层化与网络、内化与关联、包容与持续的共性特征,而在具体的建构方式上又呼应了不同建成环境的有机差异。这些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依赖于有效的城市设计运作与导控机制,三个案例在持续推进、协同组织、精细导控等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现代城市设计实践与制度创新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步行系统是影响地铁枢纽地区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以上海徐家汇枢纽为例,在对其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设施构成与分布等建成环境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从地面、地下和空中三个层面分析其步行系统的构成特征,并从人行道、步行街、地下街、节点空间四个方面考察了其空间环境现状,最后基于现状研究总结了其步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4.
面对新工科建设中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建筑类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国际交流的深度、跨界交融的能力、学术视野的拓宽、科研与实践的结合等问题,提出"开放融合·创研共促"的教学理念,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国际设计工作坊的改革思路与方法,包括"3平台+1模式+1机制"的结构开放和多方协作的教学体系,"联合设计+课题研究+城市考察"的模块化作坊训练内容,"研究指导设计+设计比较研究"的研究型实践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中日国际设计工作坊教学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课程建设情况、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成果推广价值对教学改革进行检验,以期为推动新工科建设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学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空间公平发展是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必要途径,是提升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和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驱动机制。为探究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性的研究进展,文章利用Cite Space文献分析工具,对1993—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初步计量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的整体现状与趋势。此外,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精读,归纳该领域在解释内容、影响机制、应用模型方面的研究重点,并从研究设计、指标选取、因果关系三个方面提出未来深化研究的方向,以期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均衡公平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铁的快速发展正引导中国大陆城市空间的又一次转型。在地铁枢纽对周边城市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地铁枢纽地区呈现出"转型期"特殊而复杂的空间环境特征。文章通过对上海、南京等大陆城市发展状况的宏观分析,从城市空间尺度、地下空间和公共功能等不同侧面,揭示站域空间发展的总体态势,为进一步探讨站域城市更新理论和方法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日本"人与环境系研究"的诞生与发展,并介绍了近年来的一些课题。人与环境系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人间·环境学会(Man-environment Research Association,简称MERA)一直担负着日本人与环境系的研究与发展。MERA之所以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是源于环境心理学研究者和建筑计划学研究者各自作用及相互合作。此外,MERA成立至今,通过EDRA、IAPS、EBRA等国际会议,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的研究与当今日本城市面临的问题密切相关,文章通过研究案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日本住宅建设产业化的发展历史、构成系统以及优缺点,对中国未来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日本施工现场的案例照片,形象地介绍主体、内装产业化应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陆伟  毕海  顾宗超 《新建筑》2022,(3):15-20
可视域(Isovist)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建筑空间的认知以及行为进行预测的重要工具。研究将可视域分析应用于展示空间设计研究,旨在定量解析沿参观流线移动过程中视觉感知的环境信息和参观者寻路行为的作用机制。以既有的可视域分析指标为基础,提出了全局空间和路线空间的量化测度方法。以大连城市规划展示中心为研究案例,运用空间测度方法探讨其空间特性。测度分析结果证明,在使用者空间体验和展示空间使用后评估研究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大型轨道交通站前区域为例,通过介绍地下步行系统发展趋势,探讨时空间视角下地下空间研究涌现的问题,提出不同时间尺度下"步行者-步行空间"的动态空间关系模型,探索基于时空间行为调查的地下步行空间时空行为研究框架。以地下街为例,介绍基于路段交通量的步行者时空间分布的推定方法,展望时空间分布数据在地下步行空间评价中的应用前景。时空间行为研究拓展了步行空间评价的时间尺度,增强了地下空间设计、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对改善地下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