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羟甲基苯二甲撑酚低聚物与双氰胺反应可以制得胺化苯二甲撑酚树脂(或称胺化新酚树脂)。此种树脂为结构型阻燃树脂,可用于制备具有优良阻燃性能、软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模压塑料,其耐烈性能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三元尼龙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用三元尼龙以共混法和共聚法两种方式改性的酚醛树脂。结果表明,共聚改性远优于共混改性。共聚改性的酚醛树脂体系中,分散相三元尼龙颗粒细小均匀,分散相与连续相有良好的相容性,可大幅度提高其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力学性能,除能用于模压成型外,并能适用于注射成型,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固体含量酚醛树脂的固化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实验合成了固体含量80%以上的酚醛树大化特征及其特征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羟甲基参与固化反应,生成亚甲基或键。固化过程中放热和吸热共同作用,使动态DSC固化曲线上出现平缓宽阔的放热峰。DSC数据分析表明,此种高固体含量的酚醛树脂具有易于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三元尼龙以共混法和共聚法两种方式改性的酚醛树脂.结果表明,并聚改性远优于共混改性.共聚改性的酚醛树脂体系中,分散相三元尼龙颗粒细小均匀,分散相与连续相有良好的相容性,可大幅度提高其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力学性能,除能用于模压成型外,并能适用于注射成型,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聚丙烯纤维无纺布紫外光照接枝丙烯酸以合成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高选择性的螯合纤维、纤维接枝前后的结构和性能表征及影响接枝率和交换量的因素。结果显示,采用平面小功率组合紫外光源和高纯度氮气是获得高接枝率和高交换量纤维的关键因素,在优化条件下纤维的接枝率和交换量分别为10%-95%和1mmol/g-7mmol/g(干基)。  相似文献   
6.
研究单体溶液组成对AA无纺布接枝率的影响,以及接枝前后纤维结构和性能的表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以丙酮和水为稀释剂,二苯甲酮为光敏剂,AA浓度1mol/L-7mol/L,适量加入辅引发剂AIBN,接枝率和交换量分别达20%~95%和2mmol/g-6mmol/g。扫描电镜、光学显微和数码照片分别显示纤维表面接枝AA支链的长度和分布,以及铜网支架遮光的局部阻聚证据。IR光谱为接枝历程提供了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7.
改性酚醛树脂的增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性酚醛树脂的增流高月静,侯向辉,寇晓康,李郁忠关键词酚醛树脂,增流,注射成型中图分类号TQ323.1注射成型的玻纤增强酚醛塑料制品,既保持了玻纤增强酚醛塑料优异的综合性能,又兼备了注射成型工艺的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用玻纤增强的酚醛塑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与快速城镇 化的叠加影响,城市极端高温频发,热环境问 题凸显,严重威胁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城市 形态是影响热环境时空分布的关键因素,如何 通过优化形态要素缓解城市高温问题,降低 城市热浪风险已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 题。本研究以西安市主城区410个街区单元为 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地表热环境,利用遥感影 像数据、建筑矢量数据、谷歌地图数据,通过 ENVI地表温度反演、ArcGIS空间统计分析、 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量化了研究区 内地表热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二维地表 覆盖—三维空间组合—景观格局特征”三个 维度对街区形态要素进行系统描述,在此基 础上,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科学评估了各形态 要素对地表热环境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0—2019年西安市热岛由中心向周边连片式蔓延,一般高温区为商业密集区(如钟楼、小 寨等)、集中工业物流区(如北部工业区、西部物流仓储区、西南部工业区等),低温区为城市公 园、绿地水体周边,总体而言,西安市热环境延展方向与城市扩张方向基本吻合;第二,2000— 2019年研究区内平均地表温度上升7.29 ℃,平均热岛强度上升3.15 ℃,约99.7%为热岛区,总升 温量达3 491.84 ℃/km2 ,其中四级、五级热岛强度区逐年递增,一级、二级热岛强度区逐年减 小,整体升温效果显著,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第三,二维地表覆盖、类型水平景观格局是影响地 表热环境最为主要的两类主控因素,指标权重占比为36.64%、35.50%,其中建设用地占比、建筑 密度正向影响突出,贡献度为0.658、0.319,绿地占比负向影响最大,贡献度为-0.718。建筑高度 变异度、孔隙率、天空开阔度等三维空间指标的贡献则相对较小,该类指标权重仅占9.39%。本 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形态改善局地热环境,缓解其负面效应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