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5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总结灰岩相似材料特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经验,通过大量的配比试验,利用重晶石粉、膨润土、石蜡油为主要材料,对小比尺模型试验中灰岩特性进行了模拟,对其力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并且探讨了各材料含量对相似材料试件力学性质指标的影响。材料的力学试验表明,提出的相似材料配比范围,试验得出的力学参数范围及破坏特征符合实际,证明该相似配比范围满足小比尺模型试验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方法评价岩石脆性的研究较多,但从本构参数的角度构建脆性指数定量评价岩石脆性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通过理论研究、算例分析和对比验证,探讨利用损伤统计本构参数m和δ构建脆性指数Bm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的岩石热–力–损伤本构模型能较好地表达脆性、塑性、应变软化等多种本构行为,为从本构角度评价岩石脆性奠定了理论基础。选取能有效反映岩石应力–应变曲线总体形状特征的参数m和反映峰后特征的参数δ,建立了脆性指数Bm (Bm=mδ)。不同围压、加载方式和岩性条件下,脆性指数Bm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规律一致,有效验证脆性指数Bm的合理性。通过与现有代表性脆性指数对比分析发现,脆性指数Bm能有效体现岩石脆性随围压增加而减小、卸荷应力路径下岩石脆性增强的特征,且对不同硬岩脆性评价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提出的方法为从本构参数的角度评价岩石脆性提供新思路,对丰富岩石脆性分析与评价具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3.
地震作用下堆积体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及抛出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道213线都江堰-汶川段普遍发育着堆积体边坡。在“5.12汶川地震”中,此类边坡更易发生滑坡灾害,并伴有独特的山石抛出现象。结合堆积体边坡实例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堆积体边坡在多次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累积并最终发生失稳的特征及边坡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堆积体边坡中上覆堆积体与下部基岩存在动力响应差异,边坡滑坡形式不同于静力失稳,表现为裂缝一旦出现便迅速扩展,边坡坡肩处部分小块体在水平和垂直向动力耦合作用下与原结构脱离抛出,这与汶川地震后边坡调研中发现的抛出现象一致。分析了模型边坡块体抛出现象与裂纹形成角度的关系,只有当裂纹角度和竖向加速度组合满足一定的触发条件时,才可能出现抛出现象。  相似文献   
4.
现有研究表明岩石脆性与其内部微裂纹起裂、扩展有密切联系,但考虑岩石起裂特征的脆性评价指数并不多见,在对脆性理论以及起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峰前起裂及峰后特征的脆性评价方法.首先,结合George和Tarasov&Potvin等对脆性的描述和定义,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岩石峰前起裂及峰后特征脆性评价方法的可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拟掘进段隧道勘测资料及工程地质条件的解读、隧道掌子面地质编录情况的判别和地质雷达解译结果的综合分析,预报出拟掘进段塌方可能发生的位置及桩号、涌水量大小和塌方规模及危害。隧道开挖后的地质编录、塌方发生的桩号、地下水出露情况、塌方规模及成因的分析,证明预报方法是正确的,并对断层带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做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热力作用下岩石本构行为的研究对深部资源开采、地热资源开发、深埋长大地下工程设施建设等岩石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岩石损伤劣化统计本构模型研究,引入三参量Weibull分布、热损伤、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和残余强度修正系数,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建立了考虑岩石起裂应力的热–力–损伤本构模型,并确定了其参数表达式。采用围压25 MPa、不同温度(20℃,60℃,130℃)条件下黑云母花岗岩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理论曲线和试验曲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能够客观地反映岩石热力破裂应力应变全过程和残余强度,且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最后,将本构模型嵌入FLAC数值分析软件,对瑞典APSE隧道开挖过程的热力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隧道现场围岩的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