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我国很多城市,摊贩空间管理一直是一道难题.在疫情之后地摊经济重掀浪潮的背景下,亟须反思目前我国摊贩空间规划管理普遍存在的误区与问题.本文分析了荷兰自由集市的发展历程与管理模式,总结了其正面回应摊贩等弱势群体的客观需求与空间权利,并积极维护摊贩内部形成的自我平衡与秩序等经验,建议我国在正视地摊及其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摊贩空间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对城市不同区域采取符合其功能定位与发展需求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自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城市形态领域的研究,辨析了该研究一系列的进展及转向:从狭义物质形态讨论到融入社会经济学解析,从结合历史图像及文献的定性研究到基于遥感数据的定量分析从集中与分散的模式比较到引入空间指数的分形计算及景观梯度理论的可持续性探讨。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我国城市形态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俊  李军  周恒  黄经南 《规划师》2017,(1):85-92
在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人流、物流为表现形式的有形交通流和以信息流、资金流为表现形式的无形经济流共同决定了城市间的联系度强弱,进而决定了城市群的空间职能结构。交通流和经济流必须相互匹配,城市群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基于此,文章选取2010年及2013年武汉城市圈的相关数据,分析三年来其内部交通流、经济流强度的变化情况,并从交通流与经济流耦合的角度对城市联系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动态分析,发现武汉城市圈处于单核心集聚的初级阶段,武汉市的经济流与交通流的耦合程度增加,而其他城市仍然处于不耦合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优化建议,以期实现城市圈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北方平原城市潍坊通过实施河道整治规划,将贯穿城区主要河流相互贯通,构建了完整的城市水生态网络体系;并借助沿河景观打造,带动城市开发和产业升级,将城市生态建设、功能提升以及形象塑造三者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潍坊通过市场运作解决生态建设资金来源以及通过构建多方利益共享的组织机制保证规划实施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和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计算样本家庭日常交通出行碳排放量。然后分析交通设施便利度与家庭日常交通出行碳排放的关系,并分析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市层面,公交线路条数越多,交通出行碳排放越低;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公交线路条数、道路交叉点越多,交通出行碳排放越低;反之亦然。考虑到武汉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分区层面交通设施便利度与碳排放呈现不同结果。最后提出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黄经南  李玉岭  白琳 《规划师》2015,(1):274-279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体。城市家庭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家庭层面的碳排放研究并不多见,涉及家庭之间的居住分异与碳排放的关联研究更是相对空白。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武汉市居民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居住特征及家庭碳排放等数据,并利用空间插值、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表征居住空间分异的家庭收入、住房价格、房屋价值等因子与家庭碳排放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机制,以期能为城市家庭碳排放低量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低碳城市的研究更多的是在城市层面,社区、街区以及住家层面却很少涉及.本文以现状的武汉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住户周边的土地混合度,研究其与居民日常交通出行碳排放量的关系,并分析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最后提出低碳社区规划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8.
全球范围内对低碳问题的关注使人们重新聚焦于碳排放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家庭作为城市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碳排放在整个社会碳排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传统的城市空间分异理论,城市空间结构应当与家庭碳排放密切相关,即离城市中心越近,家庭碳排放,不论是出行碳排放还是生活碳排放都应该越低;反之亦然。而且,在同等规模下,与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相比,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家庭出行碳排放也应当较低。研究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距离城市中心远近与家庭碳排放的相关分析,验证家庭碳排放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尽管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主城及周边地区扩张迅速,跨江通道不断兴建,但传统的多中心格局仍然在延续,且由于路网结构和土地利用混合度的不同,汉口和汉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一研究结论对于从城市规划角度,特别是从公共交通和土地利用角度减轻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方兴未艾,但许多校园的建设"千校一面",尤其是空间特色缺失。以武汉大学为例,系统审视校园选址、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等,从历史背景和近代中西方文化影响的角度分析其特色形成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大学校园空间特色的塑造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对食物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大城市,不断蚕食着周围郊区农业土地,导致本地食物供给不足,随之而来的食品运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文本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Google Earth测量工具,通过实地调查食物原产地数据,计算出武汉市各类食物的食物里程和整体食物里程并分析讨论食物原产地的空间分布和本地食物的比例。最后从规划角度提出减少城市食物里程及其环境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