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丙烯/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差热扫描量热计和动态粘弹谱仪等手段研究了聚丙烯/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结晶和转变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是完全相容的体系,该共混物的低温韧性优于聚丙烯。  相似文献   
2.
EPDM/PP共混型热塑弹性体制作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工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是继续开发新高分子塑料的同时,使现有大品种高分子材料的产量得到增加,质量得到改进。由于单组分高分子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在使用上的局限性,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广泛地研究共混、接枝及嵌段共聚等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高聚物复合在一起,以  相似文献   
3.
研制了化学反应法高效载体钛催化剂,主催化剂制备的加料顺序为MgCl  相似文献   
4.
长乙烯序列无规乙丙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δ-Ticl_8-Et_2AlCl作催化剂,合成了含长乙烯序列的无规乙丙共聚物。影响乙烯丙烯共聚合产率的主要聚合参数是[Ti]、[Al]/[Ti]比和聚合温度,在55℃左右聚合产率呈现极大值;影响共聚物组成的主要参数是乙丙混合气中单体C_2的含量,当其在60克分子%以上,有利于生成长乙烯序列无规乙丙共聚物;[Ti]、单体C_2含量和聚合温度对共聚物的分子量有显著影响。用沉淀分级方法证明了共聚物组成的不均一性;用DSC,扭摆和TEM等方法对共聚物和与其组成相同的共混物进行对比,发现共聚物的T_m,T_c和X_c%均小于共混物;共聚物的T_g随C_2含量的增加向低温方向迁移,而共混物的T_g则随C_2含量增加移向高温;共聚物与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均呈两相体系,前者PE片晶堆砌疏松,后者堆砌紧密;共聚物的常温断裂强度高达140公斤/厘米~2,与钒催化剂制备的序列型AP447的强度(135公斤/厘米~2)相近。  相似文献   
5.
采用萃取分级的方法[1]对钛催化体系合成的乙丙共聚物(Ti—EPC)进行了分级,并用 IR、DSC 方法对所得的各级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各级分的组成大致相同;链结构中乙烯序列长度从乙醚萃取级分到庚烷萃取级分逐渐增长。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载体茂锆催化剂与乙烯/α-烯烃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交联聚(苯乙烯-丙烯酰胺)(SAA)为载体,合成了一类新的聚合物载体催化剂——Zr/MAO/SAA,催化剂的IR分析表明,SAA与甲基铝氧烷(MAO)有两种可能的连接方式,即N→MAO,O→MAO。乙烯/α-烯烃的共聚实验结果表明,该载体催化剂使辛烯有较强的共聚作用,而对癸烯的共聚能力较弱。使用DSC方法对不同辛烯含量的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初步观察了在异丙苯(Ⅰ)自动氧化为异丙苯过氧化氢(Ⅱ)中仅加入异丙苯过氧化氢作为引发剂及同时加入硷性添加剂碳酸钠或氧化钙对缩短或消除诱导期及对Ⅱ累积速率的影响。由于在上述体系中固体硷性剂的悬浮性使反应不易重复,引用了油溶性的异丙苯过氧化氢钠盐(Ⅲ)作为引发剂-硷性剂二者合而为一的体系,用不同加入量,在110°、120°及130℃进行试验,发现诱导期及自动催化期完全或基本上消除,反应极易重复。Ⅱ的累积较在前述情况下的为佳。 在用密闭系统吸氧法进一步研究有Ⅲ存在下的诱导期消失情况时,发现在氧化开始最初几分钟内有快速吸氧现象。认为这是硷与Ⅱ作用引发了氧化链。仅仅加入氢氧化钠也同样产生起始快速吸氧现象,这应是Ⅰ中存在的微量Ⅱ所引起的。在使用Ⅲ情况下的氧化效率求出为92—97%。 迸行了在110°的Ⅰ自动氧化中加入硬酯酸钴的催化效应的研究,消除了诱导期。虽然起始累积速率提高了,但是由于钴盐对Ⅱ的分解,Ⅱ的累积程度不高。同时加入少量Ⅱ并不更加提高起始的累积速率,显然Ⅰ中已有的微量Ⅱ已足够担负与钴盐作用引起反应链。同时加入钴盐和Ⅲ大大提高了Ⅱ的累积速率,相当于仅加Ⅱ或Ⅲ时在130°的累积速率。累积程度亦可达40%。可供工业上考虑采用。  相似文献   
8.
PE—MAH的合成及其对PE/NBR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乙烯(PE),马来酸酐(MAH)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在溶液中反应,其产物经多次纯和红外光谱分析证明,MAH以化学链连接到PE分子链上,接枝率达0.5MAH/100E,即相当平均每个PE上接枝有10个MAH。用不同接枝率的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聚物(PE-MAH)作为极性差别较大的PE和丁腈橡胶(NBR)的相容剂,分别研究其接枝率和用量对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低温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PE-MA  相似文献   
9.
金属树枝状大分子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类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金属树枝状大分子催化剂,综述了其催化烯烃聚合和开环易位聚合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水杨醛亚胺中性镍配合物在甲苯中催化乙烯聚合。在膦捕捉剂乙酰丙酮乙烯基铑[Rh(acac) (C_2H_4)_2]存在下,聚合活性和聚乙烯(PE)的相对分子质量均随乙烯压力的升高呈递增趋势,但随聚合温度升高而降低。由双(1,5-环辛二烯)合镍[Ni(COD)_2]作助催化剂,乙烯聚合的活性较高,但所得PE的相对分子质量、熔点和结晶度较低。动态流变研究表明,助催化剂可增加PE的支化度和降低其相对分子质量,以提高其高温加工性能。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广角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不同助催化剂所得PE的结构类似,而支化度分别为每1000个C中8和16个支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