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智辉  黄瑛 《规划师》2013,29(4):32-36
新型城镇化的人本主义内涵之一即是强调城镇化水平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半城市化"指已取得城市户籍的正式迁移人口在居住就业、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等层面尚未完全融入城市社会的状态。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实现与推进。研究选择一部分在南京城区内种菜的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与城市普通居民在居住和生活方式方面的比较,以及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周边居民对他们的认同情况来印证城市正式移民中"半城市化"状态的存在。从社会融合的视角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借以测量他们的"市民化"程度,并指出经济收入水平与城市正式移民的"市民化"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开发区再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三角开发区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开发区空间扩张受限的情况下再开发无疑是转型最重要的形式,对于不同的开发区而言,其再开发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开发区与主城的空间关系、开发区自身规模等要素来判定开发区再开发的模式类型,分析了各种模式功能、产业、空间再开发的特点,并最终总结了开发区再开发模式及再开发策略,期能对当前的开发区转型再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黎智辉  江晓丹 《山西建筑》2011,37(35):25-26
以居住小区交通组织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现有小区规划中4种主要交通组织方式,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提出了组团无机动车系统、分级分行系统两种交通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方式、方面、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顺应专业发展对城市规划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学生城乡统筹观念的形成,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村庄规划环节,并在文中对教案的设计作了详细描述。实践证明:通过该教学环节的设置能够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并引导学生规划视野从城镇到乡村、思维模式从逻辑形象到理性综合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是刑事技术部门首次遇到的爆炸当量最大、最复杂的爆炸现场,其现场如何勘验无成熟的经验可循。通过对该事故现场勘验的前期准备情况、实地勘验过程和现场分析重建方法的认真梳理,对这类爆炸现场的处置总体原则、现场勘验的前提、现场勘验的基础、现场勘验的保障、现场勘验的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结合此次现场勘验的经验和教训,从现场安全评估体系、现场环境监测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现场勘验的程序和方法、现场勘验装备、现场快速检验设备等方面,对今后有效地应对此类现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黎智辉  张一凡  袁娟 《规划师》2013,29(8):56-60
圩区村庄与同区域其他地貌条件的村庄相比,在经济、交通、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在分析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对圩区城镇化趋势进行判断,对村庄发展现实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圩区村庄布局规划的立足点,同时归纳当前镇村布局规划中的常用方法,探寻适应圩区村庄布局规划的途径,并以高淳县砖墙镇为例,对圩区村庄布局方法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盘城街道和汤泉街道三个涉农街道作为研究区域,将三个街道内利用村庄集体土地从事非农生产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因子构建乡村非农产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调查区域内非农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对第二业和第三产企业进行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性比较分析。最后对乡村非农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比研究了公寓式住宅户型与传统农民住宅户型的不同,在归纳总结现有公寓式安置房户型设计中的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在设计中考虑户型转变后对农民固有使用习惯的延续,并针对农村居民特有的住户特点进行灵活设计。本文从户型的尺寸、功能、户型配置方面提出了公寓式农民安置房户型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域概况 在南京市浦口区考察发现,桥林街道内部分村庄经济条件发展较好,相当一部分村民已经拥有私家车辆,而且部分村庄已经在原有村庄上或者另外选址完成了新型农村规划建设,形成了较为规整的城市小区型的村庄社区,较之传统村庄空间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有部分村庄虽然未进行统一的新型农村规划建设,但是一些村民在追求更加便利、舒适生活的目标驱动下不断自发地向交通条件较好的乡村机动道路附近迁移,村庄整体空间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前一类村庄是在人为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图1),笔者将其称作规划型村庄(图2),后者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自发进行的,笔者将其称为自发型村庄(图3).本次研究分别选取该街道内已完成新农村改造的规划型村庄Y村、?H村、C村和自发型村庄P村、G村、W村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