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传统村落的形成受到地域条件的影响,其公共空间形态既是村落对地形地貌的回应,也是技术不成熟时应对风环境的重要手段。土默川平原整体箕状的地貌环境以及严寒地区气候特征使该地村落公共空间形态具有适地性。运用SPSS对平均风速与村落户数规模、户廓密度、围合度和天空开阔度四项公共空间形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基于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平均风速比模型,并界定出符合舒适度要求的公共空间参数适宜性尺度区间,以此作为公共空间和冬季风环境相关性研究的切入点。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风速比与天空开阔度呈正相关,与户数规模、户廓密度和围合度呈负相关,形态参数对平均风速比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围合度>户数规模>天空开阔度>户廓密度。通过对该村落舒适度占比与形态参数的研究,可知当户数规模大于170户、户廓密度大于0.5、围合度大于0.87时,村落内部满足舒适条件的区域占比有显著增强。通过对传统村落内部所蕴含的形态与风环境之间相关性的挖掘以期为土默川平原传统村落绿色营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志强  迟敏  高旭  齐卓彦 《世界建筑》2023,(12):106-113
针对当下藏传佛教建筑研究多集中于文化内涵、历史演进与形式特征,对物质空间的内在属性及体验感受分析尚不深入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建筑实体测绘与史料分析,借助Isovist视域分析方法,对藏传佛教建筑转经道空间原型进行提取与视域量化分析,进一步阐明其物质空间特征与人的视觉体验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地域性建筑分析与当代转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晋语方言大包片呼和浩特地区是清初晋北移民的核心区,在文化传播中因人地关系的差异和文化叠加的复杂性,使其传统民居表现出丰富的形制特征.文章运用类型学方法和arcgis平台,对形成文化地景最核心的建筑类型、空间布局、结构体系三个要素进行解析,发现呼和浩特地区民居由南向北呈现出从窑洞到平房的转变趋势,空间布局也从一明两暗为主发展为单元联排组合,平房结构体系从五檩双坡到四檩(三檩、二檩)承重墙单坡,直至承重墙单坡的变化.单开间与双开间单元相连或穿套的平面组合布局与单坡屋顶是呼和浩特传统民居的核心特征.  相似文献   
4.
景观概述     
景观一词在几个世纪中包含不尽相同的涵义,在当今社会景观涵盖越来越多的相关学科同时发展成为一个日渐庞大的体系,即"广义景观建筑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乡村住居不能满足现代居民的要求,当地居民和集体开始自行对建筑进行改造,导致传统民居文化与风貌被破坏。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素图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建筑结构与材料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得出轻型木结构对建筑进行结构改造的策略,并结合当地建筑文化,对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改造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考证了五台山藏传佛教建筑形式的基本特征。在与藏地传统藏传佛教建筑和内蒙地域的藏传佛教建筑形式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浅显分析了五台山藏传佛教建筑特殊形式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森林文化体系下内蒙古呼伦贝尔 地区以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以及 俄罗斯族为代表的各少数民族因传统生产 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了形态各异的传统居 住方式。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对各少 数民族传统民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产 生异同的原因,并总结出森林文化体系下相 近的自然环境特点、多民族融合的聚居状 态,以及相通的宗教与精神信仰使它们具 有许多共同特征,进而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少 数民族民居的地域性创作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要移民文化背景下,呼和浩特地区平原乡土聚落中的公共广场以山西聚落为原型,构建自身的适地性。该文通过对土默特左旗36个样本聚落的实地调研,把公共广场分为核心和非核心两种,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广场与道路的关系、广场的空间尺度以及广场使用功能三方面进行特征解析;并通过与山西聚落的对比,得出广场在表达形式上呈现出庙宇由建筑群体向单体的转化,分布方式上由边缘向中心—边缘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