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挑结构坍塌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新建房屋及旧房改造中,有关悬挑结构倾覆、坍塌的事故时有发生,从悬挑结构坍塌实例来看,表现为三种形式:整体倾覆坍塌、沿悬臂梁根部的断塌及悬挑构件下砌体局部受压破坏.本文从设计、施工及使用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悬挑结构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如采用不正确的计算方法、模板支撑方案不当、施工超载、拆模过早、不正确地使用等,并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豫南新农村建设中,为了节约社会资源,降低基本建设成本,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研究采用传统遮阳、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低技术采暖与制冷等绿色低成本技术,结果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减少了污染,降低了成本,探索出了新农村绿色低成本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应用的新模式,在新型社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市场上,大坡度现浇混凝土屋面的应用实例呈普遍化趋势,克服坡屋面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势在必行.实践证明,靠传统工艺很难保证大坡度现浇混凝土屋面的工程质量,论文以实例介绍了现浇大坡度混凝土屋面的模板支设工艺和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探索改进,成功解决了大坡度现浇混凝土屋面的施工技术难题,该施工工艺为陆续开工的群体工程提供了技术指导,并逐步形成工法.  相似文献   
4.
乔景顺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5):117-119,66
以驻马店未来科技城工程基础桩试验方案为例,基于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离式模型及William-Warnke五参数混凝土强度准则,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形状优化后的复杂配筋静载试桩的桩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桩帽的位移、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均满足要求;桩帽的最大位移发生在千斤顶作用位置;桩帽内环向钢筋的应力较大,桩帽设计时应适当增大环向钢筋的配筋率;桩帽裂缝主要出现在千斤顶作用面周边,可在千斤顶下部设置钢垫板,以避免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乔景顺  刘华伟 《安徽建筑》2012,19(6):21-23,41
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对旧工业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思想,并从旧工业建筑自身特征,以及城市更新、生态节能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进行适应性再利用的根本原因和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功能置换"、"新旧建筑融合"、"内部空间整合"和"低能耗改造"等适应性再利用的设计研究,以期对旧工业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乔景顺 《山西建筑》2007,33(2):35-36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的多样性、主、流、环境、木构架特色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以求深刻理解,古为今用,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7.
对冷水河河道整治与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方案进行了介绍。改造后的冷水河能继续承担排涝、行洪、排污和排除雨水的功能;按照坚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以人为本、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等原则,对冷水河进行整治和景观设计,最终可形成由点、线、面组成的绿化系统空间;沿冷水河绿化带可塑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达到了社会与自然、文明与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借助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国内外裁弯比研究现状以及黄河下游自然裁弯的裁弯比,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裁弯比对引河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裁弯比是引河能否顺利冲开并达到分流要求的关键因素之一,裁弯比愈大,引河过流愈大,发展愈快,最终分流效果愈好;黄河下游宽河道的裁弯比可按3.0~7.0来控制。  相似文献   
9.
冀南民居"两甩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南部院落住宅受特定的地理特征、生产方式、审美心态等因素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本文通过对冀南武安地区典型民居“两甩袖”院落住宅在平面形式、建筑技术、艺术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该地区建筑特点,借以唤起对这一广大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文化模式日益呈现出“地球村”的新思维尺度。尽管与发展世界性同步的还有保护地方性;与提高科技含量同步的还有提高文化含量——但是,“地球村”建筑成为当代建筑创作的主流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势下,探讨“地球村”建筑是学界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