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5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金属矿山产生工程灾害事故的类型与原因,阐述矿山工程灾害的控制与防治技术,认为通过采用适当的工程灾害控制技术、措施和手段,实行预防为主的控制方针,可以有效控制工程灾害的发生,并提出安全预警、充填新技术等搞好金属矿山工程灾害防治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2.
堆浸工艺中氧化铜矿石粒级与浸出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堆浸工艺中氧化铜矿石粒级大小与浸出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4:1的液周比,pH〈2.0时,浸出此类氧化铜矿石,可以达到很好的浸出效果,浸出反应48h之后,就有部分铜被浸出,其浸出率可高达50%以上。当粒径由5mm缩小至1mm,其浸出率增大20个百分点;缩小至0.1mm,其浸出率可增大40个百分点。可见矿石粒径愈小,其比表面积就愈大,单位时间内溶浸液与矿石接触的面积就愈大,反应就愈充分,浸出率就愈高。矿石中铜的浸出率与矿石粒径基本呈二次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习泳  邹平  杨盛凯 《采矿技术》2021,21(1):44-47
为了解决某铜矿实际生产过程出现的采剥不协调的问题,开展了露天采场采剥优化与边坡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前3年出矿量的前提下,第4年开始作为过渡时期,加大剥离量,可改善目前采场欠剥离的现状。优化设计后剥采比有所降低。通过本次采剥优化设计,以及对有效硫的合理利用,均衡了出矿品位,保证了每年采出铜矿石品位维持在0.45%~0.47%。每个边坡的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介绍了资源开发项目的一些重要准备工作,强调矿床经济评价为项目决策依据.基于资源量和储量定义,分析了资源开发项目中资源范围的可变性及资源开发的国际化趋势,表明目前世界范围内矿产资源不会短缺,随着科技的发展,可利用资源量在不断增加.企业要正确把握国外资源开发项目的资源量和储量,避免盲目投资.结合实例,分析了投资国外资源开发项目应注意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我国企业投资国外资源开发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赤峰地区多金属矿产勘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域之一,在该区进行矿产勘查应遵循其自身特征.在区域勘查方面,大兴安岭南段有色金属成矿带应重视转换断裂构造、水下热液沉积喷流层状矿床、构造复合部位成矿等方面的研究;华北地台北缘金多金属成矿带应重视南部地区的多金属成矿特征、韧性剪切带成矿、深部成矿特征、斑岩体成矿的研究.在矿区矿产勘查方面,应提高现有矿区勘查级别、重点矿区外围勘查突破、优势矿点加强勘探等.此外,勘查工作还应重视产矿权保护、勘查区全面物探、支持大型专业化公司介入,才能保证矿产勘查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然崩落法放矿基本上都是在覆盖岩层下进行的。在放矿过程中,覆盖岩层废石会混杂在崩落矿石中从放矿漏斗一起放出,造成放出矿石贫化。经研究表明,覆盖岩层下放出矿石贫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放矿高度到达矿岩接触面而引起的接触面上贫化;另外就是覆盖层中细小废石颗粒的渗透作用引起的矿岩提前贫化。从实验的角度出发,结合崩落矿岩散体性质及流动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矿石颗粒组成和废石颗粒组成,对覆盖岩层下放矿进行室内实验,探明崩落矿岩块度非均匀性对放矿贫化的影响,对放矿控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铜矿浸出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物浸出过程中的热力学研究,可以揭示浸出过程中反应热变化规律、反应进行的可行性以及反应自动进行的条件.针对铜矿主要矿物浸出过程中的基本反应,收集了反应中化合物的热力学数据,采用热力学焓变、反应吉布斯自由能以及电位E-pH方程,分别对氧化矿、硫化矿及其与不同氧化剂作用时的焓变值、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进行计算,并着重分析了温度对焓变值、自由能的影响程度,最后绘制了各矿物电位E对比图.研究表明,硫化矿反应热较氧化矿的大,硫化矿在细菌直接作用下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在间接作用下甚至有吸热现象,但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同一种硫化矿物与O2作用时的自由能值较低,这说明硫化矿在细菌作用时起主导地位的是直接作用,但温度越高,反应的热力学趋势变小;当矿物与O2作用时,电位范围在201~366 mV之间,与Fe2(SO4)3作用时,电位范围在479~828 mV之间,用O2作为氧化剂要优于用Fe2(SO4)3.  相似文献   
8.
含水量对矿岩散体流动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矿岩散体中水存在的主要形式,阐述了矿岩散体流动性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含水量对矿岩散体流动规律的影响,及其对细小颗粒散体摩擦力和粘结力的作用机理,得出了在放矿过程中,有效控制矿岩散体的含水量,是避免放矿堵塞和放矿大量贫化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某国外矿山工程开发情况,从项目招投标、前期准备、施工和整个项目建设过程,阐述了矿山开发项目各阶段应注意的环节、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及灵活性、整体系统性的掌控,基建投资和生产经营如何从技术和管理上达到最优化等.  相似文献   
10.
The pore structure images of ore particles located at different heights of leaching column were scanned with 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scanner, the porosity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geometrical shape and connectivity of por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image process method, and the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pore structure images was real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osity of ore particles bed in leaching column is 42.92%, 41.72%, 39.34% at top, middle and bottom zone, respectively. Obviously it has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decreases appreciably along the height of the column. The overall average porosity obtained by image processing is 41.33% while the porosity gotten from general measurement method in laboratory is 42.77% showing the results of both methods are consistent well. The pore structure of ore granular media is characterized as a dynamical space network composed of interconnected pore bodies and pore throats. The ratio of throats with equivalent diameter less than 1.91 mm to the total pores is 29.31%, and that of the large pores with equivalent diameter more than 5.73 mm is 2.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