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矿业工程   2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川南矿区煤层自然发火期短,典型沿空切巷回采工艺下的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漏风控制难度大、发火危险性高的实际状况,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技术条件,通过建立"先探,后治,再采"防火机制,集成创新顶板再造、多源漏风测试以及区域通风防火控制等多种工艺并进行了现场技术示范。结果表明,上述防火关键技术满足了火与瓦斯灾害耦合的近距离煤层群赋存下沿空切巷回采工作面防火需要,保障了重点防火工作面的回采安全,回采期间CO气体浓度、温度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于贵生 《现代矿业》2015,(3):157-158
利用试验方法,对某硫铁矿自然发火基础参数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对所测定的吸氧量及挥发分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该硫铁矿含硫量较大。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硫铁矿自燃特性规律,结合技术及经济因素,有针对性地设计硫铁矿自燃防治方法,为该硫铁矿的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发生全厚切落形成台阶裂隙并导致地表漏风。本文以典型陕北神府侏罗纪煤层台阶裂隙破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上覆岩层裂隙发育特征与裂缝动态发育过程,建立台阶裂隙地表漏风数学模型,计算裂隙带高度及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参数,将0.36m作为划分不同裂隙宽度等级的临界值,提出台阶裂隙破坏区地表漏风分类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分级封堵措施实施后,地表裂隙平均漏风量从93m3/min降至15m3/min,平均下降幅度为83.9%,封堵效果显著;同时,针对现场漏风特点及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地表裂隙封堵前后采空区氧浓度分布云图,进而比对裂隙封堵前后氧浓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6.
于贵生 《润滑油》1994,9(5):12-15
重点介绍了调速离合器在炼油装置上的实际应用状况、节能效果、经济效果分析,尚待改进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白皎煤矿属极近距离易自燃煤层开采,2464工作面回采前期曾发生过严重自燃隐患,后采取灌注液态二氧化碳等措施成功控制隐患发展,但后期回采与回撤期间采空区CO浓度仍处于高位。从煤层自燃倾向性、高位遗煤、前期隐患、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了工作面后期回采与回撤期间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性,通过采取以加强监测预报、加快回采速度、惰化采空区、减少漏风、改进回撤工艺等为主的一系列防灭火技术保障措施,采空区CO浓度保持稳定,保证了该工作面安全回采后回撤并封闭。  相似文献   
8.
于贵生  李永彬 《中国矿业》2022,(12):152-158
为揭示煤体水浸后在自然风干条件下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氧化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本文选取永陇矿区麟游区1#堪察区崔木矿侏罗纪延安组3#煤层水浸煤样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测定了煤样水浸风化前后煤样的微观孔隙结构变化,以及煤样在高温氧化阶段及低温氧化阶段标志性气体析出浓度变化,并诠释了水浸煤自然风化过程及遗煤氧化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大孔占煤样总孔隙的百分比由原始煤样中的36.71%增加至水浸60 d后煤样中的46.78%,孔径介于10~1 000 nm的中孔占煤样总孔隙的百分比变化趋势不明显,微孔占煤样总孔隙的百分比由原始煤样中的31.20%降低至23.18%,其总孔隙面积并未呈现出明显增加,但煤样的平均孔径、渗透率、孔隙率发生了明显变化;外在水分对遗煤内部羰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含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而遗煤内部进一步增强了煤的自燃倾向性,含氧官能团的增加也进一步使得遗煤在自然发火进程中生成的CO气体产物多于原始煤样;原始煤样初次及二次氧化升温、降温过程中低温氧化阶段与高温氧化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平均值为44.06,长期水浸风干煤样初次及二次氧化升温、降温...  相似文献   
9.
根据煤氧复合理论,基于热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聚类评价技术指标,测试和分析了煤在自燃氧化过程中的生热总量、产热速率和热焓变化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为:氧化温度在68~83℃内,煤自燃氧化产热速率加速增加,化学反应作用不明显;煤自燃氧化的焓变随反应温度升高逐渐增大,从反应初始阶段的18kJ/mol,逐渐增加到80℃时的300kJ/mol。实验结果为煤自燃危险性的综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在抑制矿井生产过程中由于煤炭自燃引发的恶性事故方面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花山煤矿4238工作面火灾先后采用整个四采区大范围封闭、逐步缩封火区相关联巷道、火区灌注液态二氧化碳降温、无机材料充填等方法进行治理,但均未有效控制火情,随着时间推移,火势逐步向上部蔓延,而后发展成+1 030水平四采火区。针对该种极复杂火区,提出分区隔离控制技术,即以电厂燃烧废物资源利用化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形成的降温、惰化、堵漏效果显著的粉煤灰复合胶体为灌浆材料,通过施工辅助治理巷道,向4238工作面回风方向相关联主要巷道施工注浆钻孔,利用钻孔压注粉煤灰胶体堆积充填材料,将4238工作面火区与4236边上山及火区外围巷道隔离分区域控制,再对各分区逐一治理,最终4238工作面及采空区内CO消失,达到启封标准,取得阶段性灭火效果,结果表明:粉煤灰复合胶体隔离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大范围火区及处于扩散、蔓延状态的复杂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