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台基厂8号院文物修缮改造工程坡屋面保温层中采用了泡沫保温板,通过对坡屋面超平放线、基层处理、泡沫玻璃板错缝排列、与结构层满粘等步骤进行处理,保证了保温效果,在坡屋面结构中,采用泡沫玻璃板代替相变蓄热保温砂浆、玻璃棉复合板,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2.
基于USB接口通讯的多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以EZ-USB控制器为核心.由EZ-USB经控制电路实现对模数转换的控制,从而将被测系统中各传感器检测到的参数通过USB接口输入到计算机并显示出来.系统硬件主要采用以AN2131QC为核心的USB接口电路和以模数转换器AD7938为核心的USB设备功能单元电路.系统软件采用Keil C51语言编写芯片固件程序、采用VC++语言编写USB设备驱动程序和Win32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3.
刘勇  傅巍 《矿山机械》2005,33(7):134-135
经过几十年不断地探索和发展,ERP技术以及蕴涵其中的管理思想正逐渐成为全球各行各业,特别是大中型制造企业的重要选择。但ERP项目实施周期长,资金投入多,牵涉管理及技术层面广泛,因此导致了较低的实施成功率。根据资料统计,在所有的ERP系统实施项目中,一般只有10%~20%能按期、按照预算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约有30%~40%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只实现部分集成;约50%的实施项目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4.
竖炉球团干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钢球团竖炉为背景 ,根据生产观察、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 ,研究了竖炉球团干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危害及强化干燥的措施。结果表明 :球团干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干燥不彻底且不均匀 ;其成因是烘床底部球团“滞留”、顶部球团“超越”及干燥气源不足等 ;主要危害是限制了竖炉产量、降低成品球质量及增加工序能耗。最后指出 ,炉外预干燥是强化生球干燥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6.
介绍水质监测组件的工作原理,分析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指出传统电导率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测量5-40℃纯水和冷凝水电导率,研究理论计算和处理实验数据,给出了一种新的温度补偿方法,并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研制的水质监测组件中,为水质检测与控制系统提供有效数据,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垃圾(MSW)的固定床热解实验表明,水分引起气体热含量降低,导致MSW的热解靠自身产气的热量难以进行.提出预干燥和掺煤热解两条有效解决途径,并指出MSW掺15%的煤混合热解,可以达到与干燥MSW热解气体相近的热解产气效果.  相似文献   
8.
电导率传感器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导率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工业、科研以及国防等领域,用于测量液体的电导率.介绍了电极型、电感型电导率传感器发展现状,并指出多电极体系、微结构将成为未来电导率传感器发展方向,电导率传感器将与微系统结合,实现电导率测量的自动化、精密化.  相似文献   
9.
颗粒流数值模拟的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颗粒物质与颗粒流的概念以及目前颗粒流数值模拟的现状;按照采用的模型是否连续,将模型分为:连续介质模型和非连续介质模型两类;着重介绍了非连续介质模型中的离散元法(DEM):硬球模型和软球模型.通过颗粒流的数值模拟,可以对料仓、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等设备的设计和操作进行优化,因此在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球团竖炉冷态模型实验台,依据实验数据绘制流网图,通过流网图判断炉内气流运动,从而得到竖炉结构参数对气流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构参数中,导风墙宽、焙烧带宽、冷却带宽、焙烧带高、均热带高和冷却带高等是影响气流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导风墙宽增大,或焙烧带宽减小,或火口中心线上料层增高,则上行冷却风趋势减小,下行焙烧风趋势增大,临界流入风量比k^ 减小;反之,上行冷却风趋势增大,下行焙烧风趋势减小,k^ 增大;此外,焙烧带宽是影响气流分布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此研究结果可指导竖炉的初始设计和生产参考,尤其供竖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