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膜概念在钻井液中的应用贯穿始终,不管是最初涉及到的泥饼概念,还是无渗透钻井液的新理论,都和膜概念息息相关。本文简述了膜的基本概念、膜的功用和膜概念在钻井液中的应用,说明将胶体化学膜领域理论应用到钻井液领域,不仅扩展了膜的概念,也为钻井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不同粒径的加重剂对水基钻井液黏度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不同级配活化重晶石对高密度水基钻井液黏度效应的影响。得出,粒径范围为0.050~0.065mm重晶石对钻井液表观黏度效应和塑性黏度效应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尽量控制这个级配范围内的重晶石颗粒含量;重晶石粒径范围为0.040~0.065mm时其对钻井液表观黏度效应的影响最小,粒径范围为0.040~0.061mm时其对钻井液塑性黏度效应的影响最小,应该相应增加其在重晶石颗粒体系中的含量,尽量减小重晶石加入钻井液后产生的黏度效应。  相似文献   
3.
不同级配活化铁矿粉对高密度水基钻井液黏度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钻井液中加入密度为4.85g/cm^3的不同粒径的活化铁矿粉至密度为1.83g/cm^3,测定它们在150℃老化16h后的性能,研究了不同级配活化铁矿粉对高密度水基钻井液粘度效应的影响。得出,活化铁矿粉粒度级配越粗或越细以及级配范围越窄,对钻井液的黏度效应越大。沉降稳定性越差;当粒度级配合理并处于合适范围时,如用粒径为0.050-0.061mm的活化铁矿粉加重时钻井液的黏度效应达到最低,沉降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体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叙述了国内外高密度钻井液体系研究应用现状,包括高密度钻井液体系的理论、体系、处理剂的研究情况和应用情况,介绍了对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体系的研究情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SUI-93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压差卡钻,在分析卡钻事故原因的基础上,采用了大力活动钻具、降密度、泡解卡剂,最后通过两次泡酸,顺利地解除了该次卡钻事故,大大地减少了经济损失.通过事故处理,获得了一定的卡钻事故处理经验以及后续施工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生化处理压裂返排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压裂返排液的主要成分是羟丙基胍胶及其它的有机添加荆。具有COD严重超标的污染特征。现在油田废水的处理普遍使用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处理COD去除率较低,处理后很难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将压裂返排液在混凝、Fe/C微电解、活性炭吸附等物理化学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处理,COD去除率达到95%以上,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COD含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并用测耗氧曲线法实验,证明了微电解能够大大提高处理液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发泡体系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表面活性剂理论为基础,考察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等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泡沫性能,通过对阴离子/阴离子,阴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试验,确定一定配比下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表面活性剂对泡沫性能的增效性.在保证一定起泡能力的前提下,筛选出了混合稳泡剂HPAM/HEC,研制了一种新的起泡体系.该体系成本低,起泡性良好,15 ℃下泡沫半衰期达40 min,同时也是一种环保型油气田工作液.  相似文献   
8.
在钻井过程中,井斜给钻井工程带来了一系列危害,并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阐述了井斜产生的原因;归纳分析了今年来国内井斜控制技术在现场应用情况;结合静力学防斜理论和动力学防斜理论,总结了大量井斜控制技术现场应用的工程经验和理论,对防斜钻井技术研究及防斜钻井实践有重要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动态储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气藏开发研究中,但该方法对地层压力精度要求较高,地层压力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储量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在低能量储层及致密气层中,常规的试井测压要测得准确的地层压力需要较长的关井时间,会影响到气藏的正常生产.当气井进入拟稳定流状态后可以利用流动物质平衡对气井单井动态控制储量进行计算,该方法主要依据容易获得的井口压力,较好的解决了地层压力资料较少情况下动态储量的计算问题.在应用物质平衡法计算低渗透气藏动态控制储量时,为避免认识上的偏差和计算结果的失真.应该首先判断流动是否达到拟稳定流,并应用拟稳定以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不能笼统地将所有数据点回归为一条直线.  相似文献   
10.
对纳米材料的分散性进行研究,比较了不同分散手段的分散效果,分析了纳米材料对钻井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解决纳米材料分散性的前提下,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钻井液的失水量随着纳米材料的加入量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