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3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萍钢降低高炉燃料比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萍乡钢铁公司高炉炼铁燃料比高的现状,从原料冶金性能与粒度组成、炉料结构、合理冶炼强度、造渣制度、多环布料、适宜煤粉喷吹量、低硅生铁冶炼等方面,分析了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技术措施。研究表明:改善焦炭质量,加强筛分与整粒,选择适宜冶炼强度,选择适宜MgO的渣系.缩小加权平均角差,避免过度中心加焦,根据原燃料条件选择煤比,稳定生铁的含硅量是降低高炉燃料比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高强级别管线钢的性能要求及国内外生产现状.就碳的微合金化特点、碳含量对焊接性能的影响和超低碳贝氏体微合金化管线钢(ULCB)等方面,讨论分析了碳含量对管线钢性能的影响特点,并指出了管线钢碳含量现状及控制工艺特点.分析认为,碳氮的间隙固溶强化不是主要的强化方式,微合金管线钢碳含量的控制趋势是逐步降低,管线钢理想的碳含量范围应为0.01%~0.05%.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智能化计算机的特征,基于智能网工作站系统中智能网的组成结构,以及分布式数据库的工作原理以及知识库的组成结构,通过对知识库和关系数据库的比较,着重研究了网络中数据库的分布问题以及数据库与知识库的通道关系。最后给出了目前通信智能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5.
综述短波通信中的差错控制以及有效的纠错编码技术在自适应通中的应用,提出在自适应通信中最有效的译码方法是软判决译码,效果较佳的纠错编码是扩展的GOLAY码、(24,12:8)纠错编码和级连码。文中以(23,12:7)GOLAY分组码为例,采用嵩忠雄译码器电路,较详尽地对GOLAY码的译码方法进行了论述,指出了(23,12:7)纠错编码的不足之处;最后对码的修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7.
在CO/CO2/N2体积比为33/12/55, 温度为900 ℃和分层布料条件下, 以5种具有不同反应性的焦炭为还原剂, 对含铁炉料进行还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即使在叉子曲线理论还原平衡点以下, 高反应性焦炭也可还原出金属铁。随着焦炭反应性增强, 焦炭气化速率加快, 含铁炉料颗粒周围的CO体积分数逐渐升高, 料层压差略有升高, 含铁炉料的还原度逐渐增高。配加高反应性焦炭可促进高炉热保存带含铁炉料的还原, 提高进入软熔带区域炉料的金属化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计位置随动系统,实现对障碍物的角度跟踪,基于设计目的,考虑到检测距离以及收发一体的特性,首先确定选取ST188红外一体感器来检测障碍物的位置,通过单片机对电机系统进行旋转控制,从而可实现全方位立体的扫描,系统指示障碍物停留的位置,实现全方位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炉缸、炉底侵蚀状况的调查以及炉缸、炉底实物组成的化学分析,阐述了炉缸、炉底侵蚀曲线形成的原因以及钛护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浮选法,对湖南某地粉煤灰(碳的质量分数为23.12%)进行分选回收碳的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的粗选试验条件:粗浮选时间为5 min,捕收剂(轻柴油)用量为1 100 g/t,起泡剂(FR)用量为800 g/t。浮选试验的工艺流程为"一粗两精"。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经浮选后,精矿中碳的质量分数为63.5%,回收率为88.02%,尾矿可达到国家I级和Ⅱ级粉煤灰的标准,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