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的同时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抑制电导-离子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超声提取后,以DIONEXIonPacAS19(4mm×250mm)色谱柱分离,用DIONEXEG40淋洗液发生器自动淋洗,采用梯度洗脱方式,以抑制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实验表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方法检出限(3S/N)为0.6mg/kg和0.8mg/kg,在0.1~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89,回收率为98.4%和96.5%,重复性(RSD)为2.8%和3.2%。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高效的食源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型的O抗原特异基因rfbE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 合成基因片段绘制标准曲线, 在菌液基因组DNA和质粒双层面调试优化以完成方法的初步建立。其后, 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等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验证。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100%; 基因组DNA检测敏感性为7.11×102 fg/μL; 纯培养物水平检测敏感性为1.0×102 CFU/mL; 重复性变异系数在0.10%~1.00%之间;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4。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性能良好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型实时荧光探针PCR快速检测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扩增时间短, 仅为35 min的特点, 可用于疑似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型污染样品的快速诊断检测。  相似文献   
3.
采用SP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从河南省各地市抽取的1 882批白酒的EC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白酒中EC的检出率为52.3%,最大值1 680μg/kg,平均含量为49.9μg/kg。7.6%的白酒中EC含量超过国际常用蒸馏酒的EC限量标准(150μg/kg)。针对不同香型白酒进行分析,EC平均含量最高的是酱香型白酒,为92.1μg/kg;其次是董香型白酒,为91.4μg/kg;第三是陶香型白酒,为84.0μg/kg,之后依次是凤香型白酒63.7μg/kg,浓香型白酒56.7μg/kg。此研究期望能为我国食品安全部门制定白酒中EC的限量标准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蒸汽参数变化对汽轮机运行状况的影响,提出了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技术产业区采暖系统的改造方案,分析了系统改造后可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锅炉蒸汽容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的同时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抑制电导-离子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超声提取后,以DIONEX IonPac AS19(4mm×250mm)色谱柱分离,用DIONEX EG40淋洗液发生器自动淋洗,采用梯度洗脱方式,以抑制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实验表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方法检出限(3S/N)为0.6mg/kg和0.8mg/kg,在0.1~50u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8.4%和96.5%,重复性(RSD)为2.8%和3.2%。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南省市售白酒中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污染状况。方法:按照《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GB 5009.2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对河南省销售的白酒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了白酒样品641份,其中DBP检出率为25.7%,个别样品的检出含量高达16.6 mg/kg,是最大残留量(0.3 mg/kg)55.3倍;DEHP均未超出最大残留量(1.5 mg/kg)。结论:河南省市售白酒整体处于安全水平,一些白酒存在一定程度的DBP污染问题,可能由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引入,需引起重视加强监测,潜在的健康危害和风险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新技术产业区采暖系统的改造方案,分析了系统改造后可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锅炉蒸汽容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TaqMan探针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方法。方法 通过比对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基因组序列,选择同源性高、保守性好的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引探筛选、浓度调试等一系列优化,建立了食源性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双重荧光PCR核酸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质粒最低检出限、菌液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以及实际样品进行了验证。结果 该方法与大部分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质粒的最低检出限可达5 copies/μL,沙门氏菌菌液敏感性为1.0×102 cfu/mL,志贺氏菌菌液敏感性10 cfu/mL;质粒和菌液核酸梯度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在0.177%~1.958%之间,小于5.0%,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技术同时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方法,该方法扩增时间短,只需要30min即可,而且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可用于疑似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污染样品的检测,为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粮油等食品中,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由于粮油等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分布不均匀,因此科学、合理、经济的采样(扦样)计划尤为重要。梳理了国内外粮食的采样标准,并对每个标准适用范围、是否适合真菌毒素、各个采样环节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国际采样标准就不同的食品类别或真菌毒素(污染物)的各个采样环节的要求进行了系统阐述,涵盖了粮食中真菌毒素的采样要求。目前国内没有系统的针对粮食中真菌毒素采样标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研究,为提出符合我国种粮散户多、运输工具规格不同、大中小粮仓乃至高大平房仓等不同储运环节粮食中真菌毒素的科学、有效、公正的采样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