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埃希氏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作为研究对象,在纯培养条件下考察了自由氯、氯胺和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以及细菌初始浓度对需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灭活率达到99.9%时,两种细菌的需氯量均随初始菌浓度和消毒剂投加量的提高而增大,粪肠球菌的需氯量大于埃希氏大肠杆菌;投加自由氯时两种细菌的需氯量差别最大,其次是二氧化氯,氯胺的差别最小.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A/O工艺脱氮效率的存在问题,提出一套A/O改进实验工艺.对A/O工艺及改进工艺脱氮效率进行了理沦分析.理论上改进工艺比A/O工艺具有更高的生物脱氮效率,去除率可高达90%以上.通过脱氮效率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工艺脱氮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1.序言在全球范围的节省能源、节省资源的呼吁声中,电力电容器作为节省能源的一种装置,已广泛投入市场,且其使用价值也愈益提高。近来,电力电容器在技术上已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其中尤其是在电容器介质方面、在电容器元件和  相似文献   
4.
O_3/UV+BAC深度处理废纸制浆造纸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废纸纸浆造纸废水的生化二沉池出水,为达到工业回用要求或生活杂用水标准进行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a(OH)2和PAM进行混凝,再利用O3/UV组合高级氧化技术进行深度氧化,最后通过生物活性炭滤池(BAC),使出水COD<50 mg/L,去除率达79.13%,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且出水pH无需调节,SS<10 mg/L,碱度<100 mg/L.  相似文献   
5.
AO—MBR工艺短程硝化处理高氨氮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O—MBR工艺短程硝化处理高氨氮废水,系统可以快速启动实现全程硝化。结果表明,AO—MBR工艺在温度为24~32℃,pH值为7.8~8.4,好氧池DO降至0.5mg/L时,运行21天后全程硝化转变为稳定的短程硝化,氨氮去除率和亚硝酸盐氮积累率均大于90%;接种后及硝化类型转变时污泥浓度会大幅降低,运行中后期污泥浓度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反渗透处理尾矿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矿废水是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在我国将反渗透工艺应用于尾矿废水处理领域的工程实例并不多。介绍了反渗透系统工艺流程和主要试验设备,说明了反渗透膜对主要离子的去除效果以及膜的污染等方面问题,为今后将反渗透工艺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公司在C/S模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B/S模型系统,满足了企业多角度部门和非系统专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分析需要。应用结果表明,在良好的规划和有效使用下,该模型软件确实能够起到有效作用,实现了管网运行模拟、实时管网爆管分析、水质模拟、管网漏失监控、SCADA数据监控、报警功能、查询统计等功能,为供水管网调度、事故应急处理及水厂建设规划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气浮-UASB-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冰淇淋生产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气浮-UASB-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处理冰淇淋生产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800、600mg/L时,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COD和SS总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和95%以上,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该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回收利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当多氯联苯(PCB)被禁用后,发展了合成的芳烃油类,即烷基萘(AN)和烷基二苯基乙烷(ADE),并开始用于箱形和罐形电容器。同时1978年日本工业标准JIS—G—2320对把它们用于油浸电容器也作了规定。此后,我们研究了各种其他绝缘油,如磷酸酯(TCP)及新的芳烃油类,最近其中一些已被应用,另一方面,在外国也发展了新的PCB代用品。本文研讨新近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电力电容器的绝缘油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通过调减地表水配水面积,将减少的农业灌溉用水量有偿转让给红沙岗矿区,解决了该企业生产用水不足的问题。分析了水权转让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初始水权的确定及水权转让所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