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3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透山矿体规模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累计开拓深度超过1 700m。历史上曾应用多种采矿方法,如深孔阶段矿房法、浅孔留矿法、充填采矿法等。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压显现的频度和强度增加、地质条件也有变化,为适应井下安全高效生产,与高校进行专题公关研究,最终确定采用"不留矿壁的矿床连续回采的两步开采方案:一步采用浅孔留矿法,二步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上述二步矿房即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的工艺得到改进优化,具有采矿强度大、供矿稳定、有利于充填系统运转等优点,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红透山铜锌矿1958年建矿,历经60多年的开采,已形成21个中段(+253~-827 m),中段走向长度达2600 m.-827 m以上生产系统简称老系统,老系统采用平硐+竖井联合开拓,通达地表平硐为+253 m平硐,包括4条明竖井,3条盲竖井.由于红透山铜锌矿深部新探明了资源,2011年开展了深部开采接续开拓系统(以...  相似文献   
3.
红透山矿已开采五十余年,开拓深度超过1 300m,由于受通风系统阻力大、网络结构不合理、自然风压大、系统扩容能力低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导致深部边远地点风流不畅,作业环境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矿生产的良性运行,为此,提出采用系统循环风技术:首先对浅部废弃的采空区、巷道、天井等工程进行改造,增加了一套并联回风通路;在此基础上,辅以喷淋、吸附等净化手段,控制达标气体中途释放并汇入总风源;配套采取气体多点监测及风门远程操控等技术措施,确保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高效.实践表明,系统运行实现了重要的技术突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5.
红透山铜锌矿多中段高溜井卸矿粉尘治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透山铜锌矿开采深度超过千米,多中段同时生产、集中出矿。由于放矿落差大,在溜井放矿作业时往往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污染区域环境,进而污染了中段的风源。经过长期的防尘实践和技术攻关,总结出一套"卸压"、"封堵"、"抽排"、"除尘"、"隔离控制"、"风源净化"全时段系统性的综合治理技术方案,解决了出矿的粉尘污染、使污风净化达标排放,并增加了有效入风量,取得了可观经济、社会效益,在类似生产条件下具有借鉴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下的无纸记录仪串口通信设计方案,利用Linux的多线程编程技术,实现了基于MODBUS协议RTU和ASCII两种通信格式共存的传输模式.在数据交换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数据转换算法,提高了串口通信的实时性.本文给出了串口通信设计的整体流程及具体的编程实现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典型的传统国有企业,企业发展面临诸多的困难。随着大量地质资源的高强度消耗,资源接续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厚大富矿段资源接近开采殆尽,保有资源储量内"边、远、窄"的低品位贫矿体逐渐增多,最低可采工业品位大幅提高,大量的矿产资源将变成不可开采的"表外矿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利用好"表外矿量",对于为红透山矿业公司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红透山铜锌矿建矿50余年,井下开采深度达1 200余米,日处理矿量2 000余吨。由于受阶段高度因素影响,往往出现中段底柱矿体较为富集肥大,矿房部分则趋近于逐渐收缩状态,一是造成底柱资源开采及时性受限;再者底柱部分的矿体留待以后回收又会造成充填体下2m矿层的损失面积较大,浪费了宝贵资源。经过技术攻关与优化,结合了矿山生产的实际条件,无底柱充填采矿法应运而生,保证采矿强度的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红透山铜锌矿井下通风系统历经几十年变化,由建矿初期简单串联式通风逐渐演变为异地串联式多级风机站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历经数次科技攻关项目改造,具有鲜明的特色。由于新系统工程建设施工,在2015年同时配套新增了位于矿体东端部的新系统风井及主扇,使通风系统格局发生了变化。本文就通风系统目前运行现状凸显的有效风量率低、系统需风量大、装机功率大、能耗高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