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矿业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鄂西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之一,针对牛蹄塘组一段(-C1n1,简称牛一段)古沉积环境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对宜昌黄陵背斜南缘秭地1井牛一段的古气候、古氧化还原条件及古生产力等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建立了沉积环境演化模式图。与贫有机质层段相比,富有机质层段TOC含量高,SiO2含量更高,而CaO含量更低。U、V、Ni、Zn、Cu更为富集。化学蚀变指数(CIA)显示牛蹄塘组一段总体处于中等风化强度,富有机质层段气候温暖湿润,且地层往上气候变得炎热潮湿。由底到顶,牛一段主要经历了富有机质层段下部厌氧到富有机质层段上部缺氧再到贫有机质层段含氧3个阶段。总体上,研究区处于弱滞留—中等滞留盆地,富有机质层段由于Mo含量更高而滞留程度更高。富有机质层段具有更高的古生产力,且存在古生产力快速下降的2个时期,这与海平面下降导致水体由厌氧转化为氧化有直接关系。根据古气候、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生产力特征可将研究区牛一段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标,在实现碳中和愿景过程中,负碳技术将发挥关键作用。对负碳技术中地质碳汇的作用和潜力进行梳理,并以湖北省为例,提出该省地质碳汇工作路径建议。地质碳汇主要包括土壤碳汇、岩溶碳汇和矿物碳汇等类型,具有固碳潜力大、经济成本低、工程可实现性强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湖北省应结合省情,在土壤碳汇、岩溶碳汇、矿物碳汇方面加强工作部署,开展区域土壤碳库调查、土壤碳汇功能修复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调查与开发利用、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调查、地质碳封存资源潜力评价、固废资源的碳封存利用等工作。湖北省地质碳汇资源潜力巨大,有必要更好地发挥地质碳汇作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A油田古近系恩平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沉积环境下砂体厚度变化快,叠置关系复杂,导致砂体横向展布及油水关系复杂.基于地震资料的特点,以地震能识别的稳定发育的泥岩作为标志层,建立了古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恩平组沉积期次及其砂体叠置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恩平组经历海泛面持续上升的过...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县域生态地质调查中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工作,选定湖北省红安县金沙湖和觅儿寺工业园两个重点调查区,系统采集740件表层土壤(0~20 cm)样品,测定Cu、Pb、Zn、Cr、Ni、Cd、As和Hg共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调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①调查区上述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48、21.75、71.48、53.24、20.25、0.13、5.44 mg/kg,以湖北省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为参考值,认为调查区Cu、Cr、Ni、Cd积累相对富集,超标点以轻微污染为主,其中Hg没有超出国家标准,而单个锰钴矿点出现重金属元素中度—重度污染。②重金属来源分为3类,即Cu、Cr和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属于自然来源;Pb和Hg主要来源于工农业污染,属于人为来源;As、Cd和Zn受到成土母质和工农业污染双重控制,属于混合来源。③重金属超标点空间分布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金沙湖调查区集中在高桥—永佳河基性—超基性混杂岩带,而觅儿寺调查区集中于工业园和锰钴矿化点周边。该研究能为红安县后期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县域生态地质调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A油田古近系恩平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沉积环境下砂体厚度变化快,叠置关系复杂,导致砂体横向展布及油水关系复杂。基于地震资料的特点,以地震能识别的稳定发育的泥岩作为标志层,建立了古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恩平组沉积期次及其砂体叠置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恩平组经历海泛面持续上升的过程,结合沉积期次将恩平组砂体叠置规律划分为3个阶段:①厚层叠置的辫状河河道砂体(2980层为代表);②厚层叠置-孤立复合的水下分流河道(2900层为代表);③薄层孤立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体(2880层为代表)。上述研究成果在A油田调整井实施中成功应用,合理地解释了恩平组调整井钻遇的复杂沉积现象,对调整井A24H2提出了“定向射孔,沟通优质储层”的增产建议,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强非均质储层高含水后期小尺度、高精度挖潜需求,以陆丰油田海陆过渡相A油藏为例,针对海上油田水平井、高速开发的特点,构建了多资料、多学科融合的一体化精细油藏描述流程,形成了3项关键技术:(1)基于沉积微相指导的层系细分、充分利用水平井沿程归位信息的精细构造描述技术,实现了3 m以内低幅微构造刻画;(2)基于井震相的储层分类及神经网络预测、充分利用测井和试井动静数据的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实现了3 m以下泥钙质夹层盲井符合率80%以上;(3)基于不同驱替倍数岩心水驱实验、结合不同时期测井数据的油藏参数时变精细模拟技术,模型中过路井饱和度更吻合实钻,生产动态拟合率达93%。依据油藏描述结果,部署了2口调整井,实钻构造误差约2 m,储层钻遇率100%,剩余油分布与模型预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北京门头沟区军庄镇中侏罗统后城组露头存在辫状河分流河道横截面由河道中心向翼部逐渐减薄的现象,结合河道变迁体制,总结出分流河道横截面的几何模型:河道中心向两翼逐步减薄,呈非对称的“顶平底凸”半椭圆形。分别应用几何模型和传统的“砂对砂,泥对泥”的小层对比方法,对珠江口盆地A油田辫状河沉积体系的恩平组进行单砂体小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几何模型的小层对比方法,能通过辫状河河道的空间展布特征来解释等时地层横向井间砂体个数和砂体厚度的差异,及纵向上沉积中心的演化规律,较传统对比方法更适用于以辫状河为代表的复杂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昌131油田低阻层段由于测井曲线幅度起伏较小,垂向上岩性变化频繁,导致测井岩性识别难度大。针对油田实际地质特征,充分考虑油田低阻层段与高阻层段之间的差异,筛选了自然伽马、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深感应电阻率4条测井曲线,并对这4条测井曲线逐一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同时,采用测井曲线交会图版法,统计了不同岩性之间的测井曲线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了低阻层段与高阻层段岩性识别标准,并编制了识别程序,共识别出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泥岩和钙质砂岩5种岩性。从识别结果来看,该方法适合文昌13—1油田,识别结果与取心岩性符合率较高,识别结果可用,且大大减轻了人工识别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生态地质单元对土壤重金属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参考生态地质单元三级分区标准,在红安县划分出8个生态地质单元,筛选金沙湖长英质变质岩缓丘陵(JSH)、永佳河基性—超基性岩低丘陵(YJH)和觅儿寺第四系缓丘陵(MES)3个重点生态地质单元,系统采集740件表层土壤样,开展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分布特征及来源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生态地质单元内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数理统计特征差异较大,YJH生态地质单元土壤的As、Cr、Cu、Ni、Zn, MES生态地质单元土壤的Cd、Hg、Pb的平均含量和中位数相对较高;JSH、YJH、MES生态地质单元土壤的超标重金属分别为Cd、Cr、Ni, Cd、Cr、Cu、Ni、Zn, As、Cd、Cr、Cu、Ni、Pb、Zn,并分别表现出存在少量Cd、Cr、Ni轻微污染,以Cd、Cu、Ni轻微污染为主,以Cd、Cr、Cu、Ni轻微污染为主的特征。综合超标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认为不同生态地质单元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不同,YJH和JSH生态地质单元土壤的Cr、Cu、Ni可能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基性—超基性岩及萤石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