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80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的适度开发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水环境承载力角度论述了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规模,认为矿区整体上环境承载力有限,目前开发规模已经达到极限,尤其是窟野河全流域、秃尾河沿岸,在没有彻底解决水资源问题之前,不能再扩大生产规模或新建煤矿。对于现有生产矿井,应逐步淘汰。榆神矿区三、四期规划区除小保当一号煤矿外,停止新建煤矿,实行煤矿数量和产量的双控制,推广保水开采技术,确保区域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鼓励我国青年地质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经有关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揭晓,共有50位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获奖,其中金锤奖10名,银锤奖40名。可喜的是有4名探矿工程专业的科技人员获得了银锤奖称号。他们是: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86队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杨文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勘察与基础工程系副主任、教授马宝松;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延军;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新技术二室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谢文卫。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为总结与交流近年来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在地质调查、能源与水资源勘探与发展各类建设工程、地质灾害治理、隧道与爆破工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研讨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技术学科的发展前景及方向 ,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了解和合作 ,加快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 ,由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共同主办、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具体承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协办的“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国际水文水井钻井新技术研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采煤引起的水资源破坏和地质环境变化,已经严重制约了矿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梳理保水采煤、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西部富煤缺水地区的地质环境现状,提出了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基本研究思路。分析认为: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应将保水采煤理念与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有机融合,系统分析"采煤活动—水资源破坏—地质环境效应"作用机理,从寻求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地表生态环境保护3者之间的最优解中阐述内涵。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可采用属性分析、生态需求分析、数值分析、突变理论等方法,重点研究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承载能力及承载状态等级划分方法。对于承载能力的计算,可采用模拟实验,取得典型煤矿区承载能力下地质环境与开采强度临界值的关系数据,进而提取出控制和减轻煤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的保水采煤技术方法,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和规模。在承载力评价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地质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协同监测技术方法,并给出了承载力预警等级判定标准。所提出的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基本研究思路,以期丰富和发展保水采煤及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内涵,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10月 10~ 11日 ,10 0多名来自全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钻探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及钻探技术人员汇集到江苏东海县 ,参加由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北京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主孔取心钻进开钻仪式暨钻探技术成果报告会”。10月 10日上午 ,科钻一井主孔取心钻进开钻仪式在科钻现场隆重举行 ,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等新闻媒体到现场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倪…  相似文献   
6.
煤炭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所有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矿区环境退化,短期的经济利益都是以巨大的环境损失为代价获得的。保水采煤是针对陕北侏罗纪煤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科学采矿思路与方法,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了煤田发现历程,分析了其资源特征,重点强调了煤炭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简述了保水采煤问题的提出和发展过程,解释了保水采煤的概念及科学内涵。以CNKI文献检索结果为准,详细梳理了围绕保水采煤问题而开展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论著及学术会议,并指出了该领域主要关键科学问题。进一步介绍了矿区生态水位及阈限研究、浅埋煤层岩层控制、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保水开采条件分区、保水采煤技术及地下水监测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保水采煤是维护和提升矿山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长期坚持,持续实施。今后保水采煤技术工程实施,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推广试点工程成功经验和实践模式,全方位推进国土空间的生态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西部榆神府矿区大规模煤炭开采与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对榆神府矿区尤其是重点煤矿的保水采煤受保护含水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萨拉乌苏组是该区的主要含水层,是矿区保水采煤的目标保护层,同时还是煤矿水害的主要水源。萨拉乌苏组含水层适合沙生植被生长发育,是生态潜水。萨拉乌苏组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这些泉是窟野河、秃尾河、榆溪河(无定河)的主要补给来源,并是黄河中游约18%的补给来源。受高强度采煤影响,部分萨拉乌苏组的自然排泄受到干扰,如泉流量衰减甚至干涸、河流断流等,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应采取保水采煤技术,确保开采后生态水位在15 m以内。  相似文献   
8.
以窟野河中下游地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水化学特征分析,总结了神府矿区地下水循环模式:第四系潜水和侏罗系烧变岩潜水主要受地形控制;延安组碎屑岩含水层分5个含水层段,主要受地层倾向控制,沿河道相由东向西流动。进而提出了采煤对地下水影响机制:浅部煤层开采破坏了潜水含水层之下黏土层的隔水性,含水盆地汇水面积减小,泉流量减小或干枯;同时采矿造成的人为“溯源侵蚀”袭夺了相邻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矿井水补给量增加,蒸发量减小;深部煤层开采进一步破坏黏土隔水层,导致潜水含水层消失,使得地表径流转换为地下径流,地下水完全依赖5-2号煤层底板径流。  相似文献   
9.
榆神府矿区水体湿地演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榆神府矿区生产对区内水体及湿地的影响,应用3期Spot遥感对比数据,研究了榆神府矿区1990年、2001年、2011年3个时期的水体、湿地分布及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得出:水体面积在研究期内呈现持续下降趋势,1990-2001年及2001-2011年的减少率分别为17.73%和22.39%;湿地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即1990-2001年湿地面积增加了65.91%, 2001-2011年,湿地面积减少了50.92%;水体面积在外力驱动下衰减的过程中演替为湿地及其他类型用地,使湿地面积在20 a间基本保持不变;气候变化、煤炭资源开采、生态环境建设和水源地兴建等是水体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驱动因子对地表水体湿地面积变化的作用大小(权重)和序关系,分别为煤炭开采0.375,气候因素0.292,水源开采0.208和生态需水0.125;为保护区内水体湿地,推行保水采煤、减少地下水抽采及减少高耗水植被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的矿区土地荒漠化动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在榆神府矿区土地荒漠化发展变化中的相对作用,采用1989,2002,2011年3期TM遥感数据,分析了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动态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因素在矿区土地荒漠化发展变化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1通过建立NDVI(构归一化植被指数)和Albedo(地表反射率)的空间关系,结合典型区分析,可将榆神矿区荒漠化程度分为5种类型;2矿区土地荒漠化空间分带性显著,以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接壤带为界,矿区西部荒漠化程度较重而东部荒漠化程度较轻;3研究期矿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减少,1989—2002年间减少了39.7%,2002—2011年间减少了27.7%,荒漠化程度呈逆转趋势;4荒漠化变化在空间上差异较大,矿区西部荒漠化明显逆转,东部荒漠化程度呈现逆转—发展的趋势;5人类活动、气候因素决定了本区荒漠化演化方向,其贡献率分别为62.16%,14.18%。研究结果表明,推行保水采煤技术、禁牧及植树造林等是抑制本区荒漠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